完全性肠梗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哺乳期妈妈缺钙,对宝宝的影响不只一点点 [复制链接]

1#

「本文来源:北青网」

哺乳期妈妈缺钙,乳汁中钙的含量就会减少,这会造成母乳喂养的宝宝钙摄入量不足,晚上经常出现啼哭不止、闹觉、睡觉不安稳。如果宝宝长时间的缺钙,还会导致宝宝骨骼出现畸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聊聊哺乳期妈妈缺钙给宝宝带来的影响吧!

影响1:宝宝易夜啼

夜啼是婴儿时期(婴儿时期是指从出生到满一周岁之间的一段时期)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指的是宝宝在白天的时候很正常,也检查不出什么其他疾病,一到了晚上却烦躁不安,哭个不停的情况,人们习惯上将这些宝宝称之为“夜啼郎”,而在中医上则称之为“小儿夜啼”。

在过去,人们由于缺乏医学知识,认为宝宝夜啼,在外面贴上一张“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的字条,孩子就会好转。很显然,这种方法是不会有效的。哭是宝宝的一种本能反应。刚出生的宝宝还不会说话,感到哪里不舒服的时候只能通过啼哭的形式来表达。当遇到宝宝“夜哭”的时候,妈妈们一定要仔细地观察,找出原因,针对原因去解决问题。

引起宝宝夜哭的原因很多,如宝宝饿了、尿布湿了、室内空气不好、过冷或过热、口渴等原因都会使得宝宝在晚上啼哭不止,但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性啼哭。

如果宝宝在夜间哭闹不止时,妈妈们已经排除了以上这些原因,又检查不出其他异常时,此时宝宝的啼哭就是因为缺钙了。如果宝宝摄入的钙量充足,夜啼的症状就会得到有效地控制了。

影响2:宝宝易夜惊

6个月龄内的宝宝大脑神经系统是发育不成熟的,并且控制能力是较差的,此时,如果宝宝体内的钙质再不充足,睡觉时就很容易发生夜惊的现象,若是钙量充足,宝宝就会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影响3:宝宝易抽筋

妈妈们经常看到宝宝在睡觉时会不由自主地抽动一下,一般都会认为宝宝做噩梦吓着了,或者认为是宝宝在长身体发生的疼痛,俗称生长痛,但其实这是一种由缺钙引起的抽筋。若是宝宝发生了这种情况,则说明宝宝的体内钙质不足,妈妈们需要补钙了。

影响4:宝宝易腹痛

腹痛是婴儿的一种常见症状,导致宝宝腹痛的原因很多,除了器质性疾病如肠套叠、肠梗阻等以外,最常见的则是功能性腹痛。

年轻的哺乳期妈妈们经常会遇到宝宝总是莫名其妙地阵阵大哭,并且晚上多见这样一个令人头痛的状况。由于宝宝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身体的不适感,所以腹痛时则多表现为毫无原因的啼哭。宝宝在哭闹的时候往往紧握双拳,屈曲两腿,颜面发红,轻度腹胀,并且还可听到较响的肠鸣音。但当宝宝肛门排气后,哭闹就会明显地好转。妈妈喂乳也可使宝宝哭闹暂停,但过后会哭闹更加厉害。疼痛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后就自行缓解,可没过几天就又会发作,甚至有时候一天会发作多次。这种令年轻爸爸妈妈们一筹莫展的腹痛,在医学上就称为“功能性腹痛”。

根据最新的研究表明,缺钙是导致功能性腹痛产生的主要原因。宝宝缺钙会导致神经兴奋性增加,使得肠道过度收缩发生痉挛而引发腹痛。由此可见,补钙则能治疗缓解功能性腹痛。

影响5:宝宝湿疹

婴幼儿湿疹,又称“奶癣”,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大多会在宝宝生后1~3个月起病,6个月以后会逐渐地减轻,2岁以后大多数宝宝会逐渐自愈,极少部分的患儿会延至幼儿或儿童期。婴幼儿湿疹,大多发生在头面部,如面颊部、额部、眉间和头部,以后会逐渐向颏部、颈部、肩部、背部、臀部、四肢蔓延,甚至可发展到全身。

婴幼儿湿疹开始时多为散在的或群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红斑或小水疱,逐渐增多并融合成片。宝宝因瘙痒常烦躁不安,夜间哭闹而影响睡眠。婴幼儿湿疹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其发病与多种内外因素有关,有时很难明确具体的病因。

但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血管低钙性痉挛、局部供血不足会引起皮肤粗糙、皮疹、皮屑多。而钙具有降低血管通透性和抗炎的作用,所以钙剂的补充在治疗湿疹方面具有其他药物达不到的功能。因此,哺乳期妈妈的补钙对预防宝宝湿疹显得尤为重要。

影响6:宝宝乳牙萌出过迟

一般来说,宝宝会在4个月到10个月之间长出新牙的,但早的也有3个月出牙的,晚的也有1岁才长出新牙的。但宝宝只要在出生后的1年内萌出第1颗乳牙的均属是正常的范围。

如果宝宝超过1周岁,甚至1岁半后仍未长出第1颗乳牙,超过3周岁乳牙尚未全部萌出的称为乳牙迟萌。乳牙晚出的原因比较多,其中缺钙也是导致乳牙晚出的原因之一。因此,若是哺乳期妈妈能及时补好钙,则能减少宝宝乳牙萌出过迟的几率。

影响7:宝宝喉喘鸣

喉喘鸣,医学上又称为喉软骨软化病,是指出生时或出生后数周内宝宝呼吸时发出“呼噜呼噜”的喘鸣声。这主要是由于妊娠期营养不良,胎儿在母体内缺钙致使喉软骨发育不良造成的。如果孕期妈妈们及时补钙,就能减少这一病症发生的几率。

但若是宝宝一旦发生了喉喘鸣,宝爸宝妈们要让宝宝多晒太阳,多做户外活动,及时给宝宝补充钙和维生素D,喉鸣大多会在3~6个月后消失。对于这种疾病宝爸宝妈们也不要害怕,因为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其喉软骨也会发育好的,这种声音绝大多数孩子在2岁左右就会消失。

影响8:宝宝易患佝偻病

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引起体内的钙、磷代谢紊乱,钙盐不能正常沉积于骨骼的生长部位,导致骨骼发生病变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主要见于婴幼儿,特别是3~18月龄。患儿在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夜啼、易激惹、多汗等。当宝宝病情继续加重时,可出现颅骨软化、方颅、肋骨串珠、手足镯、“鸡胸样”畸形、严重的膝内翻(“O”形)或膝外翻(“X”形)下肢畸形等。

哺乳期妈妈母乳中钙磷的比例为2:1,此时钙的吸收率高,对防治佝偻病是有一定的作用。但当哺乳期妈妈体内缺钙,导致乳汁中钙的含量降低,钙磷比例失调,致使宝宝从母乳中吸收的钙含量降低,从而易患佝偻病。由此可见,哺乳期妈妈合理补钙有利于宝宝预防佝偻病。

内容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聪明妈妈会用药》

责任编辑:赵桂金(EK)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