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是指发生在肝外胆管的恶性肿瘤,其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肝胆管结石、原发性胆管炎、肝吸虫感染、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相关。
胆管癌具有特异性临床表现,包括黄疸、胆囊肿大、肝大等。
约有百分之90-98%的患者可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巩膜、皮肤等发黄,且颜色逐渐加深。此外,还有大便灰白、乏力、贫血等症状,约有半数患者还可有瘙痒症状。如未得到规范、及时的治疗,黄疸时间较长,可能出现腹水、双下肢水肿。此时疾病进展,可于肋下缘触及肝脏。
发现异常表现,患者应该及时就诊,检查首选超声检查,可探查胆管内肿物,以及肝内胆管扩张。如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帮助了解肝动脉、门静脉等是否受到侵犯;内镜检查可在避免肠气干扰的同时有效判断胆管癌浸润深度,准确率一般较高。除超声检查外,可通过ERCP检查下段胆管癌,检查同时可放置内支架,起到引流的作用,以减轻黄疸、做术前准备。此外,CT\MRI胆道成像可显示病变性质、胆道梗阻部位等。一旦确诊,就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由于化疗、放疗治疗胆管癌效果不确定,因此原则上应该行根治性切除。具体手术方法根据胆管癌病变部位不同,具有差异。
1、上段胆管癌:即病变位于肝门部,可切胆囊、肝外胆管,或根据患者情况做小范围中央肝切除。根据疾病分期不同,手术范围可能不同,但都应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所有结缔组织、淋巴结,还需选择相应的胆肠吻合术重建胆道。
2、中段胆管癌:需切除肿瘤、肿瘤0.5cm以上胆管、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结缔组织及淋巴结,并且行胆肠吻合。
3、下段胆管癌:通常建议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如胆管癌无法切除,还可行姑息性手术。比如经皮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或经内镜鼻胆管引流等,均可引流胆汁、减轻黄疸。此外,如果肿瘤侵犯导致消化道梗阻,可考虑通过胃空肠吻合术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肿瘤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