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肠梗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伪膜性肠炎的治疗进展 [复制链接]

1#

来源:中华消化杂志

作者:杜玄凌陈世耀

文献来源:中华消化杂志,,37(6):-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difficile)是一种厌氧革兰阳性产*菌。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是伪膜性肠炎的病原菌,能感染结肠,导致患者出现腹泻、暴发型肠炎甚至死亡。目前,国内尚缺乏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常规检测,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鲜见。年至年上海医院调査结果显示,伪膜性肠炎发病率为13.04/万。年上海交通大医院调查发现,应用抗菌药物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的感染率为23.8%。

伪膜性肠炎主要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的*素、菌株、宿主和肠道微生物菌群共同引起。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本身是非侵袭性的,但其产生的A*素和B*素可使Rho家族鸟苷三磷酸酶(RhoGTPases)的成员失活,从而导致肠道上皮细胞坏死、肠道屏障功能消失、中性粒细胞浸润。年后发现的BI/NAP1/菌株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高度耐药,能有效形成孢子并产生大量*素,致死率是普通产*型菌株的3倍。人体可通过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对A、B*素进行免疫,成为无症状携带者或经治疗后痊愈,但免疫缺陷者可激活功能障碍的中性粒细胞,发生炎性反应。肠道菌群失调也与伪膜性肠炎的复发相关。

伪膜性肠炎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査,但后者不能区分无症状菌群定植或感染。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腹泻、腹痛、呕吐,严重者可出现血便、发热,甚至中*性巨结肠、腹膜炎、呼吸窘迫等。同时符合以下2点才能诊断:①不明原因腹泻(24h内3次或3次以上不成形粪便),或影像学表现为肠梗阻或中*性巨结肠;②粪便检测出产*型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或其*素为阳性,或内镜组织病理检査有伪膜性肠炎表现。危险因素包括使用抗菌药物(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类、克林霉素和氟喹诺酮类)、抑酸剂、化学治疗药物、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的孢子污染环境、年龄>65岁、IBD、免疫缺陷或免疫低下等。

通过检索年1月至年5月PubMed、WebofKnowledge、Cochrane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伪膜性肠炎诊断与治疗的相关文献,重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