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方是干姜类方中的镇痛剂,适用于脘腹部冷痛的病症。现在看来,很多慢性胃病、胆道蛔虫、肠黏连、肠梗阻等病,都可以使用本方。
什么时候可以使用大建中汤?
1.阵发性腹鸣腹痛腹胀,较剧烈,或见有肠形。
2.手足逆冷,出冷汗,口内清唾、伴呕吐。
3.舌质淡或淡红,舌上有腻苔,苔多白腻,或灰黑腻,或白滑。
大建中汤主证为脘腹剧痛,适用于脾阳虚衰,阴寒之气上逆所致的腹中痛,或胃肠寒而痉挛,或因蛔虫扰动引起的四肢厥冷等症。胃虚有寒则呕不能食,寒气冲于心胸则心胸中大感寒痛,腹中之陈寒客冷刺激胃肠,腹皮由于胃肠蠕动随之而动,上下起伏,如虫之头足,寒盛则腹痛不可触近,太阴寒实,此为寒之重证,取甘温之品速祛其寒,故其症可解。
本方中饴糖甘温入脾,缓和急迫,古人所谓甘温和中,具有建中温阳补虚、缓急止痛之功。党参甘温,补中扶正,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和胃止呕,既可与饴糖相助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又可增强蜀椒、干姜温中益气而散寒。蜀椒为健胃、驱寒、驱虫、镇痛药,其有彻上彻下之功,并可逐寒温胃、散积杀虫,又可调饴糖之甘腻,合而成为建中温阳补虚、降逆止痛之剂,使中阳建立、寒去温回,则通逆自平。用治心腹中大寒痛呕吐,如贫血拘挛性胃肠蠕动不安、挛急痛等,又因川椒能杀虫,饴糖味甜能安蛔,故该方又可治蛔厥之证。
若腹痛较剧,而大便秘结、身热有汗、舌苔焦黄者,则与本方证完全相反,证属热痛,用大黄类方才对证。
本方证与同治脾胃虚寒的附子粳米汤证相比,附子粳米汤所治为水湿内停,故重用半夏以化水湿;本方所治则偏于寒,故重用干姜以温中散寒。在治疗虚寒性腹痛时,附子不如干姜;治疗虚寒性呕吐时,半夏不如川椒;温养脾胃时,甘草、粳米不如人参、饴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