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为何如此任性,“作茧自缚”(原创)
作者/王国胜、温东朋
简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医院就诊,而肠梗阻作为普外科的常见多发疾病,在急诊患者中常常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重视,临床工作中肠梗阻常见的原因是术后粘连、肠道肿瘤、肠套叠、肠扭转以及肠麻痹等,另外还有部分特殊原因所致肠梗阻。虽少见,但诊断及治疗困难,而且危害极大,比如腹茧症即是一种少见的可以导致肠梗阻的疾病。为了与同行交流治疗经验及相关患者得到正确规范治疗,现特分享近些年来我们积累的经验。
病例报道
1、李某,中年男性,因10余年来反复发作餐后腹部饱胀不适、伴恶心呕吐,且间断出现腹部包块,质软,无压痛,排气排便后症状即可缓解来我院就诊,入我科治疗。
2、诊断过程:完善相关检查胃镜、肠镜、腹部CT、X线等,根据其既往无手术史,但十余年反复餐后饱胀伴恶心呕吐、排气排便后症状即缓解的病史,以及腹部CT(见下图)发现小肠被纤维结缔组织包裹,且位置较固定明确诊断为腹茧症,因患者反复发作决定行手术治疗。
▲腹茧症患者CT表现
3、术中情况:探查发现患者整个小肠完全被纤维包膜包裹呈蛋壳样或蚕茧样改变,表面覆盖致密纤维结缔组织(见下图),且与小肠系膜无明显界限。先行剥离小肠表面包膜,遵循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策略,保护肠道的同时小心仔细剥离小肠表面结缔组织包膜;分离肠间及肠外致密粘连,去除明显畸变肠管及肠内容物,放置肠内排列导管,行内固定术。
以下为手术图片
↓↓↓
▲图1、2箭头示致密纤维包膜
▲图3剥离的包膜▲图4肠间致密粘连
▲图5与系膜无间隙
4、治疗效果: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现恢复良好,饮食正常,餐后腹部不适、饱胀及呕吐症状未再出现,治疗效果满意,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讨论腹茧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病因不明,可能与先天发育有关;后者可能由腹膜炎、腹膜透析、结节病、类癌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β受体阻滞剂应用等引起。其包裹程度不一,可包括全部或部分小肠,包膜一般与腹壁无粘连,有时包膜内小肠粘连可导致梗阻。其既往病史以及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总结
肠梗阻发现容易,但病因诊断较难,当患者临床表现和症状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均难以明确肠道梗阻原因时,还需考虑到是否由小肠“作茧自缚”包裹自身形成腹茧症所致。
哈尔滨医院结直肠外科王国胜副教授积累了相关病例资料,对于腹茧症具有深刻认识。我们愿与广大医疗同道共同探讨该疾病的诊疗方案,为原因不明的肠梗阻患者提供诊断以及治疗上的帮助。
附------
腹茧症(abdominalcocoon)又称包裹性腹膜炎,由Foo于年命名,是肠梗阻的罕见病因。男女均可发病,病因不明,可能与腹腔炎症、先天发育异常等有关。其疾病特点是小肠被纤维膜包裹,呈蚕茧状改变。患者病史较长,可有间断性腹痛、餐后饱胀、呕吐等,有时可触及腹部无压痛、质地软的包块,绝大部分患者因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肠梗阻表现就医,且几乎都是术中诊断。对于反复发作肠梗阻者往往需要手术治疗,剥离包膜分解粘连,必要时还需行肠内置管排列固定术。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