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什么地方治疗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zgwq04e/长江日报-长江网7月6日讯时隔4年,武汉在同一时间,又一次经历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的强降雨。
不同的是,对比饱受渍水之苦的年,此轮降雨,主城区渍水点明显减少,且退水速度大大提高。
上午8时,暴雨倾盆,市民唐女士开车上班没迟到。从洪山区团结大道到汉口沿江大道,虽然路上有些拥堵,但她并没有发现明显渍水。
00:54
冒雨出行,一路顺畅
网友赞:“雨虽大,但排水效率更高”
7月6日上午8时,市民夏女士出门办事发现交通一路顺畅,洪山区洪山街南湖雅园社区周边无渍水;
9时许,熊女士开车经过竹叶山立交涵洞,道路通畅;
10时许,硚口区建国社区易渍水点未出现渍水现象,居民出入正常……
(图为周一早高峰,江城持续强降雨天气。汉口永清街段,虽然车流量一如从前的大,但是道路通畅,路面并无渍水。记者苗剑摄)
(图为站台上等公交车的市民,面对雨情,表情淡定。记者苗剑摄)
从7月5日持续到6日上午11时的一场强降雨,共造成中心城区不同程度渍水30处。渍水相对集中的区域位于新城区的江夏、蔡甸,然而,一批过去的老渍水点并未发生渍水。
我们来进行一个对比:年,武汉遭遇持续强降雨,中心城区共处道路出现渍水,城市局部交通影响较重。经全力抢排,主次干道渍水在24小时内消退了90%,但南湖、汤逊湖周边地势较低,因湖泊水位满溢,顶托周边,出现较严重持续渍水,并持续近一个月。当时,那场渍情对周边居民生产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今天,武汉面对同样的大雨,有网友晒出不同时段同一点位的退水图称,“雨虽然大,但排水效率更高”。
网友朋友圈截图
全市抽排能力是4年前的2倍
保障中心城区无大面积、长时间渍水
“渍水状况的改善,得益于政府各部门的积极应对和近年来全市抽排能力的显著提升。”市防办相关负责人称,武汉市地处长江、汉江交汇处,是典型的南方丰水型城市,具有雨汛同期、外洪内涝的特点。雨季排渍,主要依靠泵站抽排。
5日至6日上午9时,江南泵站持续开机抽排,最高机组运行量达到15台,为入梅以来最大开启量。泵站负责人表示,抽排高峰时段,该泵站的抽排速度为立方米/秒。
(图为7月6日,园博园北门金南二路路段,巨大的抽排设备保障了车辆、行人正常通行。记者李永刚摄)
今年,在东湖低排泵站施工前,汉阳地区东湖水系在汛期排涝能力严重不足,只有90立方米/秒,所覆盖的龙阳湖、墨水湖、三角湖、南太子湖、北太子湖及后官湖六大湖泊周边,容易产生内涝。一到雨季,住在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汉阳区的市民常常为渍水所困。
4月底,东湖低排泵站投入使用,汉阳东湖水系排涝能力翻倍。居住在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沌口街、沌阳街、汉阳区四新地区、永丰街,蔡甸区大集镇的34万人口直接受益。
截至目前,全市外排泵站的数量已达55座,总抽排能力达余立方米/秒,相比年的立方米/秒实现倍增。
(图为7月6日,汉口唐家墩路口,江汉区水务排水队员值守在排渍设备,一刻不停的对该路段排水疏通。记者詹松摄)
综合评估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水防涝能力,基本能够抵御24小时降雨量毫米的暴雨,即中心城区不出现大面积、长时间渍水。
打通城市排水骨干通道,昔日渍水点消失不见
巡司河:全面清淤扩河道
今年入梅后,武汉遭遇7场强降雨,住在南湖花园温馨苑小区的吴先生却没发现家门口的巡司河附近有渍水,“以前这里可是老淹水的,现在只有小块地方有一点点积水。”
作为连接南湖、汤逊湖水系的重要通道,巡司河是南湖花园片的排渍通道。此前由于常年的淤堵,巡司河流速很慢,南湖一旦有渍水,这里根本排不出去。
针对这一问题,巡司河拓宽工程年启动。扩宽河道、全面清淤,原本仅二三十米宽的河面,拓宽至50多米,河水流速较此前顺畅许多。
琴断口小河:堰塞处变“排涝池”
因排水通道畅通受益的,还有住在琴断口小河附近的黄女士。琴断口小河,北起琴断口闸与汉水相接,南止永丰闸,全长3.67公里。作为武汉六湖连通工程“引江济湖”的源头,琴断口小河是“一橹摇遍汉阳”,梦里水乡画卷中浓墨重彩的点睛之笔。然而多年来,因河道淤积,周边地区多发渍情。
经过综合整治,常年淤积的堰塞部位逐渐“活”了起来。在今年的多轮降雨中,河道充分发挥排涝功能,及时汇集周边地区雨水,为周边居民的正常出行提供保障。
竹叶山涵洞:源头治理建水泵
在汉口地区,往年遇到强降雨,竹叶山立交涵洞由于地势低洼,加之涵洞上方铁轨低洼段积水倒灌,易造成涵洞渍水。此轮降雨中,百米长的涵洞无一处渍水。
记者了解到,江岸区水务局除了在涵洞上方铁轨低洼段抢建了一个临时水泵外,黄孝河的综合整治也是该区域抗击渍水的必要项。因为此处以立方米/小时速度抽排的雨水会全部汇入黄孝河,如果河道拥堵,雨水同样排不出去。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主干排水通道项目的建设工作,伴随南湖连通渠、东湖港、巡司河、机场河等渠道拓宽工程的陆续完工,我市中心城区大部分排水骨干通道搭建工作已基本完成。这意味着“肠梗阻”打通后,雨水能在更短时间内进入泵站。
另外,清理各类“路障”、加强排水干管干渠疏捞维护、加大道路值守、强化应急抽排等都是迅速排涝的重要环节。这几轮降雨中,市防办第一时间调度部署,各区水务部门积极响应,共出动人员余人次,各类抽排设备、车辆余台次坚守在城市街头,大流量“龙吸水”排水设施抽排及时。
海绵城市建设让示范区域变“水海绵”
入梅后的数轮强降雨中,经过4年时间建设和改造的青山海绵示范区内,道路、公园、学校、居民社区及历史易渍水点等,均未发生明显渍水。
青山区海绵办通过对海绵示范区内的钢城二中、桥头小学、依江畔园、四十九中、钢都社区、倒口湖公园、东湖港峰值流量及水位监测发现,排口峰值流量均较改造前有较大幅度减小,峰值流量出现时间较降雨峰值出现时间均有明显延迟。事实证明,海绵城市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降雨期间的管网及抽排压力,起到了较好的错峰、缓释、渗透、蓄存功效。
住在青山区钢都花园街坊的居民杨大爷感受真切。6日,经过一整晚持续降雨,钢都花园街坊没有出现明显渍水。杨大爷很开心,“以前小区大院里渍水问题严重,走路的时候经常是蹚水。海绵化改造后,小区很少见到渍水,出门买菜方便多了。”
武汉海绵城市建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称,经过海绵化改造,这个小区新建了一些雨水花园。降雨时,土壤能快速吸水,缓解雨水过大过猛时社区管网排不急的问题。
年到年,针对易渍水点和区域,弄清雨水路径,全市共划定了个汇水分区,完成青山和汉阳四新两大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38.5平方公里的面积实现“海绵化”。截至去年底,已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面积.59平方公里。
市海绵城市与综合管廊站负责人表示,海绵城市建设的作用实际上是源头减排,将雨水就地存下来,慢点流走,并对初期雨水实施净化,减轻市政管网负担,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海绵的建设更多的是让‘小雨不湿鞋’,减缓内涝,让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对于城市的防涝排渍能起到10%的作用。”
据了解,目前全市正强力推进罗家港、三角湖、后官湖、中法生态城等汇水区建设,结合黄孝河、机场河、南湖等河湖整治,与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同步推进,确保年完成海绵城市建设56平方公里,全市建成区的20%变成“能吸水的海绵”。
(记者黄师师韩玮通讯员廖宇智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