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肠梗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看他们脖子上的这抹ldquo金色 [复制链接]

1#

“叔叔,您有什么想要对医生护士说的话吗?”

“叽里呱啦哇啦叽哩……”

临出院前,小编来到22楼胃肠外科,采访正在收拾行李的年叔。年叔一口流利的藏语,让小编当时的心情是这样的。

好在年叔的外甥女小杨充当起了翻译,虽然听不懂,但年叔眼里的那份真挚却让人很是温暖。

护士长陈新莉说,一上班,年叔和家属就“堵”在医生办公室门口,一定要给施海主任和照顾自己的医生护士献上哈达,以表内心感激之情。不同于大家所熟悉的,年叔献上的是一条条金色的哈达,据网友回复,金色哈达是象征着最高的敬意。

这一抹金色,穿越了公里的距离,跨越了汉藏之间不同的风俗,搭建成一条传递大兴人和患者心间温暖和关怀的桥梁。

如果说,这世上有样东西可以无视距离和语言,那只有爱和信任。

因为信任,我们相遇

年12月24日,年叔在家人的陪同下,从青海驱车6小时,再坐飞机抵达西安,医院的施海主任。

3月前,年叔突发腹痛,医院诊断为肠梗阻,进行手术治疗,本是一项比较常规的胃肠手术,可在手术过程中,发现年叔乙状结肠处患有肿瘤,经检验,确定为恶性。但由于当地医疗技术受限,医生并没有进行根治处理。

出院后,年叔一家人一直忧心忡忡,去哪里治成了困扰全家人的大难题。偶然机会下,听亲戚讲医院胃肠外科的住院经历,尤其是听说施海主任还是从西京过来的。年叔一家人便下定决心,赶赴西安。

见到施海主任,年叔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由于年叔一家中只有外甥女小杨会汉语,小杨在时还好说,医院,这沟通可成了大问题。“这没啥难的,我们救治过不少藏族同胞,积累了不少经验,听不懂就画图,看不懂就比划,总有一个方式让我们的沟通再无障碍”,主管医生刘磊笑着说。就因为他们这种另类的“手舞足蹈”,没少惹年叔开心。

经过前期详细的查体和手术方案讨论,年12月28日,施海主任为年叔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肠粘连松解术,手术历史两个多小时,十分成功。

等你,再道别

术后,因为年叔带有造口,更换造口便成了每一位家属的必备技能。由于家里人除了小杨都不通汉语,科室的护士姐妹们在为年叔更换造口时,需要特别耐心地手把手指导家属动手更换。

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外甥女小杨和护士们相处的特别好,小杨没有在病房陪护时,就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