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载*旅生涯,3次遇险,3患重疾,两上前线,多次荣立功勋……他这一生经历了生死、苦乐、磨难、挫折,也充满了信仰、意志、智慧和坚持。近日,本报记者走近张以明,了解这位山东省东营*分区原*委的传奇人生。
记者孙娜娜
“父母硬给共产*捡回来个团长”
古朴的家具,一尘不染;墙上的字画,手中的拐杖都与战友有关;书柜隔断摆放着人生重要节点的照片合影……这是原山东省东营*分区*委张以明的家,像今天中国亿万个家庭一样平常,但又不寻常。
一张全家福上,张以明身穿老*装,胸前挂满了奖章。而现实中的他已76岁,头发雪白。他昂起头抬手指着相框说:“这是在我60虚岁时拍的,这时候,家人才第一次见到我的这些奖章。”在众多战争前线拍摄的照片上,张以明的脸庞都极度瘦削。“我是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3斤重,参*时体重只有86斤。”说到这,张以明想起了父母亲,儿时的遭遇以及参*的初心,忍不住长时间哽咽。
他在家中排行老五,上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母亲怀张以明时,他的大哥十五岁,是学校的优等生。当时,正值国民*对锦州进攻,家里的房子被国民*的炮阵地占了。父亲出差去了天津,被隔在关内好几天。好不容易回来后,大哥又患上了“脑炎”,没几天便去世了。张以明大哥的长相和气质都极像父亲,加上又是优等生,是父母亲最喜爱的孩子。大哥的去世,让母亲遭受重创,整日以泪洗面,动了胎气。不久,张以明便出生了,他气息奄奄。接生婆跟家人商量,“怕是不能活,扔了吧。”父母实在舍不得。此时,刚有起色的家境也因战争变得一贫如洗,父母亲只好用面糊糊喂养张以明。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后来张以明从前线凯旋探亲时,他舅舅感叹道:“你父母硬给共产*捡回来个团长啊。”
入伍半年入*,第二年升代理排长
虽然从小身体瘦弱,但张以明要强、学习刻苦、训练不要命。学生时代,他多年被评为“三好学生”,高中毕业时被评为优秀毕业生。
年2月,怀着极其强烈的报国志向,张以明携笔从戎。那年正是部队第一次从高中征召学生入伍,整个团仅有7名高中毕业生,他进入甲种部队。“什么是甲种部队?那就是在任何国家需要你的时候,你都要拼上。所以我参过战、抗过洪,参加过3次国防建设。”张以明说。
新兵训练时,他大腿根磨烂、化脓,但他坚持不休息,被卫生队队长训斥“不要命了”。他这才勉强停止训练,“我就是这样一步步拼搏出来的。”此时,正巧图们市举办篮球联赛,同为高中同学的战友把张以明举荐出来。因学校曾把他推荐到体委培训,他成为了国家三级篮球裁判员。张以明被派去参加地方篮球联赛的半个多月里,落下的训练全靠夜里补。篮球联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主办方特意给连队送来锦旗以示感谢。
下新兵连4个月后,张以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7个月后,他被选为连队里的文书。当年年底,他被评为“五好战士”。第二年的11月,他被任命为一班班长、*小组组长、代理排长。第三年,他被提拔为排长,这在同期入伍的八九百人中,算是进步最快的了。
“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夺”
“张以明很能干”,这在部队里是出了名的。
“我是从战士一级一级提拔起来的,一级都没落,团以下干的都是正职。”他说。在任排长期间,一次坑道拓宽作业,出淤量非常大,战士们经常是连轴转。他瘦小,却样样抢在前头干,经常吃着饭就睡着了,手中的馒头不自觉地滚落到地上。风餐露宿、忘我拼搏。他时常忙得忘了吃饭。这让本就营养不良的他更加吃不消,当时经常感到胃不舒服,可他连片药也没想着吃。后来,张以明到营部当书记,一闲下来就不适应了,胃疼得连饭也吃不下。实在忍受不了了,医院检查,诊断结果是“胃扭转”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才同意住院治疗。但他从没因为钻心的胃病而耽误工作。
身体养好后,他调任连指导员,被派到远离部队的连云港执行重要*事任务,后又被调到另一个连队建了3年新营房。他忘了病痛,继续玩命干。连队接到打水井、砌水塔的任务,地方上打同样的水井要15天,而张以明指挥战士们加班加点地干,7天就完工了;砌筑水塔地基任务限时7天完成,而他们连队3天就宣布任务告捷。团长李秀福到工地视察时非常满意,同战士们逐个握手,连声说“好”。并且对他和连长说:“二张啊,挺厉害,像指挥打仗一样啊,向你们学习。”
这项任务完成后,他们连又接到了外出执行凿石头的任务。不到一年时间,他们连就凿够了全团基建所用的全部石头。紧接着,他们连又被调回来参加营建主体工程建设。修大门垛,修柏油路,修绿化带,盖两栋三层高的部队宿舍楼,盖家属住宅……件件任务完成得出色。接下来的任务更为繁重—盖可以容纳人的大礼堂,以及附属设施,包括会客厅、办公室、小会议室、阅览室、小卖部和化妆室等等。加班加点,全连会战,冒雨打地基……全年全团开展的施工评比竞赛活动共举办了九次,他们连夺了六次第一。全团建设营房用了整整三年,他们连荣获集体嘉奖一次,集体三等功一次。
拄着拐杖指挥战斗
张以明家中有两根战士赠送的拐杖,一个是用老山藤做的,一个是用弹壳焊接的。两根拐杖的背后是张以明的一段难忘记忆。
上阵地初期,战士们只能吃压缩干粮,人人都在彻夜工作。多数一线的战士浑身被蚊虫咬得尽是伤,还有不少人因气候潮湿而浑身溃烂不愈。他们每天负重几十斤,行进在崎岖而漫长的山路上;他们要爬十几节梯子,穿梭在埋着密密麻麻地雷的雷区,这就是硝烟滚滚、炮火连天、无比震撼的老山。
南疆轮战凯旋已经35年了。
时至今日,时任团*委的张以明当年在作战会议上讲的话,仍然萦绕在战友沈顺根脑海之中。他说:“战斗的胜利,是战士们的铁血担当。阵地的稳固,是战士们的无私奉献。全团二千多条性命交给我们,我们人人都要承担重责。涉及到全团官兵安危的事情,哪怕是一丁点儿细节都不得放过。我们当指挥员的,切记要爱兵如子,要把战士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上。”
张以明爱兵。参战时他经常到一线巡视,“到一线是为了鼓舞士气,给战士们打气。”最前沿的23号炮兵观察所是集师、团炮兵群几个观察所于一体的重要阵地,那里异常危险、非常艰苦,氛围极其紧张。战时,张以明共去过四次,其间三次遇险。一次在勘察中,他遭遇了两次敌*的炮弹袭击。一次在乘车途中炮弹打到了汽车的前面。还有一次,因太疲乏,他摔进雷区里,幸好被一棵大树杈挡住没被炸断胳膊腿,但造成了腰脊骨压裂伤,留下了三等甲级战残。从此张以明开始拄着拐杖指挥战斗,直至凯旋。回忆起这段生死经历,张以明开玩笑地跟家人说:“多亏了我体重轻,只有斤,也多亏了我爱体育运动,这才捡了一条命。”“张*委是上一线阵地时间最长、次数最多的团领导。”该团原团长张发奎说。
年,张以明所在团部又奉命参加淮北沿海开发养殖任务。执行任务中赶上了突如其来、罕见的风暴潮,马上要竣工的养殖池被冲击得荡然无存。张以明一人带领三大机关和部队,硬是以全师第一名的成绩圆满完成了抢险。
此次战斗后,该团又执行了一次特殊任务。全团被总*治部表彰为“全国拥*爱民先进单位”,涌现出了该团历史上最高荣誉的功臣模范和受奖人员。而在部队凯旋的当天午夜,张以明却病了。由于连日的熬夜加班、过度疲劳和着急上火而患上了急性肠梗阻,他爬着打电话求救,医院救治。这是他从*生涯中遭受的第三次大的疾患。
“毛主席说过,人民*队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任何时候离了这种精神是不行的。”张以明斩钉截铁地说道。
“我是个既简单又复杂的人”
关于自我评价,张以明笑着说道:“我是个既简单又复杂的人,简单到对待工作心无旁骛,对荣誉和待遇看得很淡;复杂到内心极重感情。”
记得有一次战斗,张以明所在团坚守的阵地长有9.3公里,战线最长、兵力部署最弱、防御纵深最浅。而他们面对的敌*中特工人员最多,这一阵地成为前线最危险的区域。但张以明所在团以“亡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志向,在恶劣艰苦的一线坚守了天,做到了寸土未丢、一人未丢,先后粉碎了敌人连排规模的进攻偷袭23次、班级规模的进攻偷袭次。
这其中,离不开正确的*事战略部署和极为重要的思想*治工作。作为该团的*委,张以明注重把普通教
育和个别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注重把刚性管理和柔性关怀紧密结合起来,注重把会议结果和落实成果紧密结合起来,注重把抓下级和抓自身紧密结合起来。“我坚持每年都给战士们写信,每人至少两封。找战士谈心谈话,给困难家庭送温暖。你说战士们能不好好干吗?”张以明笑着说道。
为鼓舞士气,凝心聚力,全团还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开展了“十大活动”。比如:熟唱八首歌、流动图书馆、最佳书信评比、钢笔书法比赛、独唱独奏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书写战场日记等等。*区以及*、师各级以简报的形式转发了该团的战场*治工作经验。张以明同时又组织撰写战时*治工作论文三十余篇。
“张以明年轻的时候既聪明又能干,是我最喜欢的人。”如今86岁的老连长慕根荣,与张以明仍旧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张以明虽然个子小,身体也不算强壮,但他既能干,又特别会调动别人的积极性。八班长*成会比张以明入伍早,是营连里著名的打风钻能手。但他有个性,讲话先是笑呵呵的,但一般人的话听不进去,也不服。张以明坚持一切事务与他商量,分工合作。在他俩的配合下,八小时一个作业班打了“双排炮”,创造了全团领先的好成绩。
年初至年初,张以明任中国人民解放*山东省东营*分区*委,作为东营市委常委,他参与协调油地*关系,提出“油地*结合、油地*共建、油地*团结”的思路。在他的带领下,东营市荣获了“国防教育全国先进单位”;初创了“全省双拥模范城”;他带头创建的*分区三级带建扶贫点,在年被省*区列为五个地市交流观摩单位。
“怎样教育孩子?就是做给他看”
“学习、拼搏、奉献、挫折,我这一辈子无怨无悔。我干了那么多从来没想过回报。”张以明每次职位晋升,家里从来没有为此改善过生活,哪怕是包一顿饺子。妻子陈泽对于他获得的荣誉和成绩从来没问过,“我们那个年代就是脚踏实地工作,拼搏奉献地做事。”
“在我成长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同志们的帮助和亲人们的支持。”张以明说。妻子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附设卫生学校,从一名普通护士干起,到手术室护士、烧伤科护士、妇科护士、外科护士、内科护士、护士长……妻子随*后,跟着张以明辗转多地,从山沟到城市,临沂、潍坊、烟台、东营。每到一个地方都从头干起。但她有县、市、省级的各种荣誉证书,还曾是安丘市*协委员。
年3月份,张以明还在前线,妻子得了乳腺癌。“那时候的医疗条件相对落后,乳腺癌是重大疾病。”妻子家兄弟姊妹8个,张以明家兄弟姊妹6个,包括老人和孩子,一大家子几十口人,但陈泽为了让张以明安心在前线带兵打仗,她谁都没告诉,自己上了手术台。当年6月份,张以明从战场凯旋,*属们都在列队迎接,而他左顾右盼却始终没有等到自己的妻子。等大家都走了,他两腿战栗着往家走。到家一看,妻子瘦了好几圈。说到这里,张以明已经泪流满面:“她告诉我她得癌了。我们那个年代的爱情没有拥抱,但是那次,我们不由自主地拥抱在一起,不知道哭了有多久。”
陈泽拥*的举动感动了大家,全票当选“山东省模范*嫂”。时任济南*区*委迟浩田专程到家中探望生病的陈泽。在全师的庆功大会上,夫妻二人同时参会的只有张以明一家。首长开玩笑地对张以明说道:“老张行啊,把媳妇也带来了。”
“我跟儿子是两地生活。我9岁时失去母亲,儿子从出生就由他姥姥照看着,直到他25岁从部队转业后才回到我的身边。”张以明所在部队驻地都是艰苦地带,为了能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儿子一直跟着姥姥在沈阳生活。
“怎样教育孩子?就是做给他看。”张以明说,从结婚开始,双方家庭不管是谁家有困难他都会慷慨解囊,不是30元就是50元。而那时他的月工资是52元。跟儿子一起生活后,他把3个书柜的藏书,包括名人传记、史书,全部给了儿子。在他家中,绝对不允许说负面的话,说抱怨的话。这些年来,他又把红色精神传给了两个孙女。今年,大孙女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
岁月可以走远,记忆永刻心头。退休后的张以明,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