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白癜风医院便宜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原创陈晓萍复旦商业知识
本文为节选,全文刊载于
《管理视野》.6
早在年,我和汪建国先生有过一次深谈。那时他正集中精力创办孩子王,一家专业为准妈妈及0-14岁儿童提供全渠道一站式商品解决方案、育儿成长及社交互动服务的公司。他提出了与顾客构建“强关系”的设想,并探索用数字化的方式去实现。我当时印象深刻的是他的朴实风格和他对孩子王未来的憧憬。在谈到门店的持续迭代时,他的眼睛闪闪发光;在提出用崭新的组织管理架构去落地“强关系”的理念时,他浑身充满了激情。年,我听到了孩子王儿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消息,心中十分佩服汪建国。没想到,年2月,他旗下的另一家公司汇通达网络——专业服务中国农村零售行业企业客户的交易及服务平台,也在港交所成功上市了。我于是决定再与他做一次深入的交流,提炼他的成功经验,为正在构建或运营数字化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借鉴。
陈晓萍
华盛顿大学教授
《管理视野》执行主编
汪建国
五星控股集团董事长
对话
陈晓萍:我发现你在年卖掉五星电器之后,同时创办了三家企业:孩子王、汇通达、好享家。现在孩子王和汇通达都已经上市了,好享家也做得风生水起。但这三家公司的受众不同,行业不同,经营的产品和服务也很不一样。所以我想问一下,你是如何跨界转战,却能有条不紊地把每一个都做成行业中的独角兽的?
01
创造顾客、共享资源、赋能企业家
汪建国:我主要有几点认识。第一,虽然这几个公司看上去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底层逻辑、底层思想是一样的。底层的思想和逻辑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商业的本质,那就是创造顾客。孩子王、汇通达、好享家,它们都需要去找到顾客,获取顾客,这是一致的。
第二就是企业经营的本质,那也是一致的。企业经营的本质就是要创造利润,要挣钱。
第三也是企业成功最重要的核心要素,那就是人的激励和管理。不论做什么样的企业,你只要把人这个要素抓好了,那一切就顺了。
陈晓萍:我很赞同你的底层逻辑。特别是第一条,非常独到。大部分人都会说我们这个企业的底层逻辑是服务顾客的,因为客户有需要,我们通过服务满足他们的需要。但你却说我们是创造顾客的,为什么?
汪建国:因为服务顾客是被动的,顾客需要什么,你给他什么。可是在一个新产品出来之前,顾客很可能不知道他会需要那个东西。比如顾客想不到要苹果手机,他也想不到要电动汽车。所以我们提出要创造性地满足顾客,或者要创造顾客的需求,也就是挖掘顾客的需求,引导消费、引导需求,这才是真正的商业。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特点,但如果把底层的东西掌握了以后,有很多是相通的。
此外,虽然三个公司是分开的,但有一些东西是可以复用或共用的。比如,数字时代很多的技术,如商业的技术,无论是2B还是2C,都是可以复用的。再比如,对员工的培训、员工能力的打造、干部的管理,这些方式和方法也可以复用,因为在思想层面、文化层面、思维方式层面的东西,其实是非常相似的。
陈晓萍:也就是说,在商业和经营管理理念这个层面,你对不同公司的员工或者高管培训的内容和方法是相似的。
汪建国:对,特别是思维的方式,比如开放、创新、变革、拥抱变化,无论你做什么样的企业,这些理念都是一样的。而且从商业技术,比如说顾客的界面、APP的内容,2C的和2B的,表面上不一样,但是为了2C去帮助2B服务用户的话,汇通达的APP、孩子王的APP就有类似性。每个小店自己做APP很难,而我们把孩子王APP的方法运用到汇通达来说就很简单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很多技术是可以复用的。
第三个方面,我们这代企业家已经没有时间亲自去创办一个又一个企业了。所以,我当时创办企业的时候就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创造企业的企业,培养企业家的企业”。我做这个企业(五星控股)的目的不是为了做一家企业,而是要去创造好多个企业。在年,我定的使命是“让更多的有志者成就梦想”,帮助年轻人成就梦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的本意就是去中心化。我不要自己去做一个企业,而是我能帮助更多人一起去创办企业。
孩子王活动现场
陈晓萍:所以你是站在一个帮助别人去做企业的角度,在运营一个创造企业的企业。
汪建国:是啊,可是理想虽然美好,现实却很痛苦。一开始我希望搞一个企业交给别人干,但事实上做不到,所以我只能自己去创办。不过后来确实找到了一帮年轻人一起干,就像师傅带徒弟那样。然后大家变成合伙人,我就自然而然慢慢退出来了。我是从起点的时候,就有了这样的计划,寻找培养帮手合伙。我们在不同的领域,创办了好多公司。除了你刚才说的三个,还有一个梯队的公司呢,包括一些小微企业,比如阿格拉、橙易达等。
所以假以时日,应该还会冒出几个企业来。它们都用了相似的底层思想、复用的技术,关键是抓住了人这个本质,要培养人,培养更多的企业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创办企业就不是那么复杂了,我们把它叫作分布式发展。打个比喻,不是像以前的一个火车头拖着很多车厢,而是让每一个车厢独立,像动车一样,每个动车都有自己的发动机。这样,火车头就不用起太多作用,因为动车的每个车厢都有动力自驱,也就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而我(火车头)只是做企业整体的布局。我的做法相当于中国香港的楼宇,每栋楼都是独立的,每个企业都是独立的,但是中间有一个天桥,楼与楼之间能够打通,打通的部分就是相互之间的资源共享。我们的很多价值观是一致的,但能够长出不同形态的楼宇来。
陈晓萍:比喻巧妙。所以你要带一帮人一起来做,让他们分头做自己的动车发动机,这样最终串起来,就可以把你想要做的东西一个个都做起来。
汪建国:对,我的理想就是帮助更多的人,帮助更多的年轻人,你给他们一个企业、给他们一个创业的舞台以后,他们的干劲就被激发出来了。而且大家同在一个企业,也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当然,他们之间也相互竞争,同时也更加开放。比如,孩子王和汇通达的管理人员都在一个会议室里开会,都向我汇报工作。这样,坐在旁边的好享家听到了孩子王是怎么做的,汇通达是怎么进行组织变革的,又是如何做考核变革的,怎么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他们彼此之间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挺大的。
陈晓萍:这么说来,一把手、二把手,不同公司的人,彼此之间整个的关系还是非常和谐的,而且有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的心态。
汪建国:对,因为我们开会的时候是把每个企业的核心管理层都请来参加。比如每个企业的团队坐在一起,中高层团队一般坐在后排旁听我们的会议,中间坐的是每个企业的汇报团队,而CEO、CFO(首席财务官)、COO(首席运营官)、CTO(首席技术官),中层干部都坐在后面听。这样,汇通达的中层干部能听到孩子王高层的讲话,孩子王的中层也能听到汇通达高层的分享,这种学习方式相对来说还是有效的。
陈晓萍:你们这个做法挺特别的,必须有一种非常愿意分享和透明的文化才可能做到。因为有的公司部门之间是彼此隐瞒的,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可能还要互相斗一斗,更别提分享了。你们能塑造这样透明分享的公司文化,一定下了很大的功夫。
02
利用数字化平台:
赋能顾客提高效率
陈晓萍:最近汇通达刚刚上市,汇通达作为交易和服务平台,致力于为中国的下沉市场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中国下沉零售市场涵盖中国所有乡镇农村及城市郊县地区,以及非一二线城市的零售市场。汇通达的使命是让农民生活得更美好,专注农村、服务农村、改变农村。但同时我也想,公司不是做慈善的,而在这个领域要盈利却是非常难的。你自己曾经说过:“做汇通达是选择了一条难而正确的道路。”我很想听听你讲这句话背后的故事和思考。
汪建国:好的。我先把汇通达的运营模式简单说一下。它聚焦农村,我们目前选择的是镇一级的,镇通向村,每个村通向大约户农民。镇一级的卖家电、农机、农资、电动车的小店,有80%-90%都是夫妻店。我们选择这些小店,让它们使用我们的系统,称之为SaaS(服务即软件)。前台有APP,中间有ERP(企业资源计划),后台有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它是一整套数字化系统、信息化系统。以前这些小店有的是手工做账,有的用ERP系统,但它们都没有与顾客互动的APP。我们就去说服这些小店的店主,说如果你用这个系统,你当天卖的货我当天给你送,这样你就可以减少库存。然后,我们在小店里安装一个触摸屏,有iPad,也有手机,帮助农民上网。如果农民自己不会上网,小店老板可以指导,让他们看见网上的样品:空调、洗衣机、冰箱等等。农民看到有很多选择,就愿意在店里买了。我们就保证,当天卖的货当天给他送到小店里面。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在全国各地建了个云仓(租赁仓库),在云仓里面的所有货品小店就都可以卖了。所以,我们一方面给这些小店提供SaaS,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供应链。
这样,我们实际上就是用数字化改造了这些小店,也赋能了这些小店。因为单个小店无法信息化,更谈不上数字化。它们自己要搞软件非常难,连接供应链更难,而厂家的品种又多,厂家一多它们就接不了。它们接上了我们,我们可以接很多的厂家,就大大帮助了它们。所以我觉得我们做的这件事还是很伟大的。
汇通达数字化赋能乡镇夫妻店
陈晓萍:同意。那连接这套系统每家小店需要支付多少费用呢?
汪建国:我们这个系统一开始是免费的。现在收费是因为小店已经有了增长,赚钱了。有的几千块钱一年,也有的一两万,是根据不同的体量、不同的经营情况来收费的。
陈晓萍:如此说来,你们在前期的投入是巨大的。
汪建国:对,前期的投入很大。为什么说我们做的是难而正确的事呢?我自己生在苏州,长在农村,对农村很了解。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在农村,参加农村体制工作改革,所以对农村还是有情结的。这几年,我发现城乡之间,农民和城市人之间的生活差距越拉越大。比如,农民的儿子上了大学,学费是农民支付的。他们去了城市,买手机的时候可以分期付款,但留在农村的父母却不能享受类似的待遇。农村买可口可乐,后面“可乐”是对的,前面“可口”不是的。家电是美的,确实是美的,但不是广东的美的。总体来说,农民享受不到城市的商品和服务,这是一个越来越大的问题,短期内很难解决。
第二个问题,就是城乡之间商品流通一直有“肠梗阻”。城市里好的东西下不到农村,农村好的东西进不了城。城乡的商品和资源流通是不畅的。国家想了很多办法,补贴了很多,也没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我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原来我们所说的“三驾马车”是出口、投资和消费。现在投资的效率很低,受疫情的影响,供应链断裂,出口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所以,中国经济的下一轮发展主要靠内需。内需的发展,主要依靠7亿农民,所以,农村的增长肯定高于城市,真正的潜力在农村。但是农村因为我前面说的两个原因,很难做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农村做这件事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现在我做企业的认知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认为企业挣到钱,就是英雄了。现在政府政策导向很清楚,企业做大以后,必须给行业、给社会带来价值才行。所以汇通达做了正确的事。我们从满足农民的需求出发,从解决城乡之间的商品流通出发,从解决社会问题出发,来做汇通达,因此做的是一件正确的事情。但是回过头来讲,这么正确的事情为什么没人干呢?为什么有人干了但没干好呢?事实上农村这个活儿不好干,太苦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农村的分散性,农户分散在各个地方,你要把货送到他家,效率太低了;二是农村市场的复杂性,县和县之间,镇和镇之间,农民的消费特点是不一样的,一个商品不可能包打天下。分散性、复杂性再加上多样性,共同构成了农村市场的难点。
我们从年开始,派了人规模的地推团队在农村为这些小店提供手把手的服务。花了两年时间,才发展了个店。这个过程很艰难,农村小店一开始都不愿意上我的系统,担心数据放到系统上会有税务局来查它们。我们只能慢慢开导,让它们接入系统试试,看看生意是不是会变多。小店老板发现确实如此,才开始用我们的系统。然后隔壁的李老板、王老板过来一参观,才慢慢地铺开来。
最开始我派出的名员工,都是一流大学毕业的,并经过了我们的军事化培训。我们也给了很高的待遇和补贴。两年下来,全军覆没,没留下来一个人。他们在农村语言不通,生活不习惯,孤军作战,没有温暖。后来我们总结了一下,重新修订了招聘标准:第一,必须是农村出身的人;第二,二流学校毕业的;第三,已经回到农村工作了;第四,家就在附近的;第五,他现有的工作远不如我们提供的工作。现在我们的队伍就比较稳定了。
此外,我们跟其他互联网企业不一样,我们帮扶的小店就业在当地、税收在当地、产值在当地,既帮助了地方政府振兴乡村,解决了当地的就业,又解决了小店的数字化问题。小店的数字化问题是政府无法帮助解决的,其他互联网企业也不可能帮小店数字化。所以,我们做了一件互联网不太擅长、线下很多企业想做却没有花功夫去做的事情。
陈晓萍:谢谢你的解读,非常棒。汇通达现在面临的挑战有哪些?有不少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入局这个领域,对汇通达又形成了怎样的冲击?汇通达可以依靠什么来突破当前的竞争格局?
汪建国:除了赋能小店,汇通达还要干的一件事,就是重构新型的供应链,再造新型的渠道。原来商品到农村去,要经过四个环节,所谓的“四级跳”:省一级批发、市一级批发、县一级批发到镇一级批发,效率不高。
还有就是品牌组合。以前都是单一品牌代理商,因为大品牌厂家要求专业化,你只能专注做一个品牌。单一品牌代理商加上层层批发,这种传统渠道效率太低。能不能减少这些环节,厂家通过我直接把货发到镇一级?所以我组合多品牌、多品类,做物流,做直接配送,大大提高效率,这是渠道重建的过程。
做这件事有相当的挑战性,第一个挑战是我们的做法与传统的渠道、传统的生产企业有冲突。第二个挑战与未来有关。在我的心中,未来的模式应该是按照需求,把小店的需求拼成订单,反过来向工厂采购,建立用户供应链——C2F(customertofactory)。
这将是另一个大的变革。原来的人才是那些做终端的或者是做批发的人才,现在要反向定制,向上游进军,这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要懂工厂,还要做研发,把自家产品做成独家拥有的。
陈晓萍:哇,大手笔!可以想象你们将遇到巨大的挑战,因为你们颠覆传统,创造新的供应链。
汪建国:是啊,难度很高。消费互联网我个人的理解是做广度和流量,体量增加就比较快。产业互联网做深度,就比较慢,要有足够的耐心,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我们已经深耕了十年,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目前来看,汇通达还没有明显的竞争对手。在局部地区和局部领域可能会有,但是我们目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