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肠梗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位医生的成长日记澎湃在线 [复制链接]

1#

疫情期间,作为一名行医三十年的医生,我感慨万千。医生是个大器晚成的职业,知识的学习,经验的积累,能力的增长,需要时间磨砺,需要临床浸泡,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身为医者才能知晓。行医30年,我早就想总结一下自己,娓娓道来的人生经历,恍然就在昨天。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诚,商道酬信、业道酬精”,这是传统哲学的最经典表达,亦当感慨系之,得其神髓者,不仅可独善其身,也能兼济天下。一个医生从稚嫩走向成熟,路阻且长,跟人生路途一样漫漫而长远。感觉人生好短,短的就这么几篇字,人生又好长,长到要经历几度世事沧桑。走走路确实就该回头望一望,留下自己走过的痕迹。成功值得回味,同样失败的教训也应该铭记。

(一)乡村求学娃

本人于斌,年出生于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隔河头镇一个不知名的小山沟,四面环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山外。本家老宅就住在半山腰上,土坯房,纸窗户,南面就是著名的明万里长城,坐在自家炕头上就能远远的望见长城,说我是看着长城长大的孩子一点不为过。由于地理原因,常年缺水,两个自然村多口人就靠一口小井,小时候排队下井用木瓢淘水是经常的事。现在国家出资打了一眼深水井,家家挖了水窖储水备用。那时候人们吃饭全靠老天爷恩赏,萝卜汤、蒸白薯、高粱米饭是主食,能吃上小米饭都是奢侈,过年能吃上几顿大米饭、白面饺子就高兴得手舞足蹈。这里乡风淳朴,夜不闭户,小时候就觉得我家就是地球中心,这就是我的家乡——隔河头。

在我小的时候,妈妈一生气就抽搐,牙关紧闭,意识不清,现在回想是癔病,依稀记得我跟姐姐经常半夜去上边邻村请村医王“先生”,大门外喊,求人家出诊。当时方圆两个村只有两个看病“先生”,一个是王“先生”,一个是杨“先生”,其中杨“先生”,据说是道家出身,用现在的话讲没有经过医学培训,没有医师证,叫非法行医,但那时全村都很信服他。据说他有一个祖传秘方,专治不孕不育,远近上百里不断有求子的人上门求医,他家门口车水马龙。那时过年请“先生”吃饭都得先排队,大家都很羡慕“先生”。我父亲因为母亲身体原因,同样也是仰慕“先生”这个职业的,在我很小时候就希望我将来能当“先生”。

我6岁时就跟着姐姐到距家两公里的小学玩耍,那时的乡下老师都是一个村的,一边种地,一边当老师,也就是属于挣工分的那种。老师看见我经常往学校跑,就建议我父母让孩子上学吧,于是6岁的我就开始了读书生涯。幸运的是我没有让家长、老师失望,语文、数学基本百分,小学毕业以双百成绩升入初中。初中前两年在距家3公里的本村村办中学上学,老师基本也都是乡村老师,乡音很重,老家舌前后音不分,h、f不分,现在我也经常弄错,往往闹出笑话。原来初中就是二年制,初二后半年国家将学制改为初中三年制,高中三年制。初二毕业后转到距家10公里的隔河头公社中学读初三,初中读了四年,学习成绩仍然不错,学校前三名。初三毕业梦想考上卫校或中师,实现农转非,鲤鱼跳龙门的愿望。很遗憾,由于主客观原因,没能实现,甚至县一中都没考上,我的成绩只能达到双山子高中(乡镇高中)水平,父母决心继续让我上学。

我清楚记得年第一次去双山子高中学校的事。那是第一次出远门,学校距家30多公里,父亲赶着毛驴车送我与同村一个哥哥一起上学。那时觉得好遥远哟,我们走了将近1天才到双山子学校,突然觉得双山子天好宽,地方好大,世界上还有这么宽敞的地方,我感觉就像井中之蛙跳出井台,兴奋得不得了。高中三年,两个星期放一次大假,那时交通不便,每天上午一趟班车,而学校是下午放学,索性经常走路回家,30多公里大概走7、8个小时才能到家。

放假回家继续跟着家人下地干活,拾柴,放假期间就没看过书本。觉得现在的孩子上学真累,各种补课,那时的孩子没听说过放假补课这个词,放假就是玩儿,堆雪人,抓麻雀,上树掏鸟蛋,雪天上山追兔子,雨天抓水牛牛,冬天河沟冰上溜冰尜,*土地上溜溜球,无所不及,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泥,现在想想真想回到快乐童年时代。

高中阶段,由于家境不同,学生也分三六九等。我们都住大通铺,一个宿舍40多人,对面两排大通铺。非常羡慕非农业同学,非农业孩子带饼干小零食,农村孩子带白薯干。偶尔食堂炸油饼学生挤着去抢,个子矮的挤哭了也抢不上去。农村家庭家长必须定期去粮站卖粮食换取学生粮票,所以放假跟父亲推小车去10公里远的隔河头粮站卖粮食是常事。放学偶尔洗澡只能去青龙河或起河(我家乡的河流)边上。尽管吃住环境艰苦,但学习从不放松,高中三年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三名,偶尔掉下前三名就会上火好几天。

那个年代,高考前有一次预考,很多同学预考就被淘汰了,没机会也没资格参加高考,我预考是学校第二名。年正式参加高考时我有幸考了.5分,是学校第三名。那年专科,本科,国家重点。那个年代,是自己估分先报志愿,报志愿时也不懂,父母更是不懂,就知道想让我报能当“先生”的学校。我就报了第一批国家重点清华大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那时不知道清华、协和是什么概念,就知道是国家重点大学。现在想起来仍然感到幼稚可笑,真是无知者无畏啊。第二批看见河北医学院就随便填了上去,结果成绩公布,我的成绩达到河北医学院的分数线,离清华、协和差远了。就这样阴差阳错,我上了河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现河北医科大学)。

关于录取还有一个小插曲。一般大学都是9月初开学,我年8月底仍未接到任何大学录取通知书,考上的同学陆续都已接到通知书了,急得我和全家不知所措。多次去学校打听,依然没有通知书,偶然听到那年河北招生办设在抚宁县城,我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赶紧与父亲冒雨骑自行车去40多公里以外的抚宁县城,千打听万打听居然找到了招生办公室。当时,招生马上就要结束收尾了。我们报上学校、姓名,世上还是好人多,工作人员居然查到了结果,告诉我已经被河北医学院录取了,通知书早就发出去了,并且告诉我没有通知书也可以报到上学,需要县教育局开个证明即可,因为当地县教育局有录取记录,让我不要着急。我和父亲兴奋得急忙往回赶,回来的路上,我们不顾倾盆大雨,有几次差点让河水冲跑了。

第二天我又去学校,告诉老师我去招办查过说已经录取了,老师说再给找找。不一会儿,有个老师过来告诉我录取通知书找到了,在报纸里夹着没看到。9月2号我才拿到通知书,家里非常高兴,全村轰动,唱电影,请亲戚庆祝了一番。

(二)走上学医路

年9月6日,亲爱的父亲坐班车送我到北戴河火车站,因为经济拮据只能送到北戴河。我乘坐开往石家庄的次列车,心中很是激动。到了石家庄火车站出站口,刚好看见河北医学院接站车。遗憾的是还得取行李,眼看接站车开走,无奈只能等下一趟接站车,晚上才到学校。到学校好不容易看到墙上的分班单上自己的名字,便匆匆去报到,不料详细信息对不上。老师再次核对发现我是另一个班,重名,无奈又去另一个班报到,碾转到了宿舍,倒头就睡。由此,开始了五年的大学生活。

刚上大学时还闹个大笑话。城市孩子说去一起洗澡,我还纳闷,学校也没有河沟或大眼井,去哪洗澡啊,于是就在他们后面跟着去了。这一去让我大开眼界。呀,学校还有这么好的地方能洗澡啊。不怕笑话,上大学之前没见过澡堂子,更别说去过了,再次觉得自己真是井底之蛙。刚入学时很迷茫,其他大学是四年,医学五年,那时想五年啥时熬到头啊。与其他院校相比,医学院校课程很紧,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时刻不敢放松。

年那个时代上大学公费,学校每月另外补助生活费10多元,那时国家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无息贷款,青龙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我家供我上大学也是举全家之力,在学校属于贫困生系列,所以五年间我共计贷款元。

第一次到大城市,突然觉得世界好大,马路那么宽,大街上人头攒动,商场货架令人眼花缭乱,第一次跟同学逛商场有晕人的感觉,真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似的。我暗暗发誓一定好好学习,争取留在大城市生活。五年大学时光里,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我在学校逐个宿舍敲门卖过明信片,倒卖过服装,上街验过血型,推销《血型与性格》等书籍,尽管如此我仍然觉得生活很充实。跟同班或同宿舍城市同学相比,城市孩子周六周日经常逛街买衣服,买好吃的,自己也只有羡慕的份,跟人家城市孩子也玩不到一起,自己只能待在宿舍里独自看书或挣点小钱。那段时间由于没有业余爱好,也没学过琴棋书画,五年里心理封闭,自卑心很重,不爱说话,不爱交往。

五年大学生活紧锣密鼓,课程衔接紧凑,解剖、组胚、病理、病生、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法医学等等,五年的课本摞起来大概有一人高。记忆最深刻的是上解剖课,老师带着我们去尸体房,拿着大钩子在福尔马林池子里捞尸体,搬运到解剖室,大家先列队默哀,表达对捐献者的敬意,然后在老师带领下分组解剖学习,解剖书就放在台子上,边看书边看标本。虽然很多年过去了,现在拿起解剖书,书上仿佛还有福尔马林味道。解剖室晚上自己单独是不敢去的,必须同学结伴一起去才行。有一次好奇,自己掀开了一个桶盖,里面是一颗头颅,吓得惊叫一声,马上又盖上了。

三年医学院本部理论学习,第四年转移到省二院继续上课,才真正学习内外妇儿等临床课,边上课边见习。记得第一次老师带着参观手术,看着老师拿起手术刀切开皮,切口马上出血了,我一下子晕了,后来才知道是晕血。医院实习各科轮转,学习写病历,跟老师查房,学习洗手、手消*,带手套,上手术帮拉钩。一次上手术头皮痒了,下意识的用带手套的手去挠头,被老师发现一顿臭骂,下台重新洗手。还有一次参观手术由于离老师太近,身体碰到了老师的肘部,主任让老师下台重新洗手换手术衣,老师狠狠的瞪我一眼,好像仇人似的。外科实习期间要求每个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台阑尾炎手术,才能合格出科,现在的医学生因为医疗环境原因没有这个待遇了。学习写大病历,开始写不好,被老师训斥甚至责骂是家常便饭,严重不合格被老师扯碎重写,有的学生严重不合格病历被老师“嗖的一声”扔出窗外,学生有泪也只能咽进肚子里,不敢大声说话,更不敢跟老师反驳。那时病历都是手写,不像现在有电脑,电子病历,“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这样字句我估计应该写有上万遍了,烂记于心。晚上跟老师值班,有时也跟护士学习输液,成人扎液,小孩头皮针等,经常给护士姐姐打进步,免得自己做错事被呵斥。那时觉得护士长就是恶人,尤其手术室护士长太厉害了,被护士长训斥更是家常便饭。儿科实习学生负责给小孩抽血,所以我现在抽血没问题,就是那时候练的。现在医学生很多不会抽血,扎液,随着招生规模扩大,不得不承认现在医学生教学质量明显下降,当然也与现在医疗环境有关,那个年代不讲医师证,护士证,学生就可以独立操作。时代不同了,现在医学生必须在老师带领下干活,比如换药等,不然会担心病人告无证行医,那个年代不存在无证行医一说,老师带一回换药就行,以后自己去干活就可以了。在病人眼里实习生就是医生,病人对实习医生一样尊敬。医学是实践医学,不知是医学教育是时代进步,亦或是退步了,现在医学生很难成长起来,就是现在研究生毕业也很难独立操作,动手能力明显不如80年代。转眼五年大学生活结束了,真怀念大学生活,很多事值得回味……

(三)行医30年

转眼到了年,大学毕业。那个年代必须服从国家分配,基本原则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也叫定向分配,城市孩子留在城市,农村孩子回原籍。医学的性质决定医院以后就是什么水平,这一点我们心知肚明。年,国家要求新毕业生必须下基层锻炼,我拿着学校分配派遣单到秦皇岛市教育局人事科报到。科长看了一眼报到单,青龙籍,想都不想,公章一盖,两个字--青龙,自己屁颠屁颠拿着派遣单去青龙卫生局报到去了。局长大笔一挥,去基层锻炼,医院,自己拿着报到单就来到了我人生第一个工作单位,双山子中心卫生院。医院与我考学出去的双山子中学一墙之隔,五年后回到这里,五味杂陈,也是百感交集。那时医学本科生凤毛麟角,基层基本没有本科医学生。娄院长接过报到单,惊讶的问我,“呀,本科生啊?局长没说让你锻炼多长时间吗?”我说,“局长没告诉我”,院长说,“那就去病房找主任安排工作吧”。

第一个月发工资80元,高兴的不得了,我终于端上了铁饭碗。这一锻炼就待了三年,在医院恋爱结婚生子,也遇到了人生第一个启蒙老师刘继民主任。我协助刘主任干外科工作,医院基本不分科,只是有侧重而已。我们独立值班内外妇儿啥病人都得管,遇到疑难的请示相关主任。但那时医疗工作比现在好干,没有医疗纠纷,所有药品全国几乎都是一个价,只要努力干工作就行,不用考虑其他。有工作的人享受公费医疗,农村的自费,没有医保、农合报销一说。医院,内科经常遇到自杀喝药的,院里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急救办法。当时自杀的主要是喝卤水,喝农药,喝大桶药,书到用时方恨少,上学时学的东西远远不够用,经常边看书边工作,一年后基本能独立处理常见病多发病了。那时没有医师执业证一说,毕业就可以独立值班处理病人,不担心医疗纠纷。喝卤水洗胃,灌豆浆;有机磷农药中*注射阿托品、解磷定;大桶药中*注射美蓝、硫代硫酸钠。注射阿托品必须达到阿托品化,瞳孔散大,面色潮红,心率加快。老大夫告诉我书上没有的经验就是让病人能看到地上有老鼠乱跑就达到阿托品化了。外科基层常见病阑尾炎、肠梗阻、胆囊炎、乳腺炎、甲状腺病,三年工作以后一般简单手术基本能独立完成了。值班期间还得独立负责接生,有时用胎头吸引器或产钳辅助接生。

三年基层工作最难忘三件事。第一件事是自己独立做肠梗阻手术,麻醉师告诉我硬膜外麻醉起效了,结果可能是麻醉师失误,麻醉无效,想改全麻没药,等于局麻做了一个肠梗阻手术。缝合时根本缝不上切口,勉强缝合,术后5天切口裂开,只能再次缝合。第二件事,夏天青龙河发大水,河对面大汇河医院,医院求援,主任大手一挥,小于大夫跟家属去家里接生,我也是万般无奈,去产妇家炕头上接生,幸运还顺利,家属很高兴,为表达谢意想给我50元钱,我没有接受。现在我接生的那个女孩子已经28岁了,我去年见到她时已为人母了。双山子是我考学改变命运的福地,也是我工作过的人生第一个驿站,更是我娶妻生子的难忘之地。在那里,有很多我的同事、同学和朋友,有很多善良淳朴的父老乡亲。那里是我工作的起点,也是我成长的乐土,我感谢我的领导对我的信任,我的同事对我的帮助和支持,更感谢那些视我为亲人的村民们。所以我习惯称双山子是我的第二故乡。

毕业三年后即年县卫生局因工作需医院,医院后分配到骨科工作,遇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骨科纪立功主任。纪主任亦师亦兄长,对我关怀备至。尽管后来纪立功主任步入*界,现在依然是我的良师益友。医院骨科也是刚分科不久,可以说我对骨科一窍不通,在纪主任带领下刻苦学习骨科知识,并于年及医院、医院进修学习,逐步由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到年晋升为主任医师,并于年担任骨科主任职务。医院骨科工作17年,感悟颇多。早期骨科专业由于骨科材料及设备落后,手术很困难,没有电钻,只能用手摇钻,有时做个股骨干骨折都需要5小时左右,更别说股骨颈、股骨粗隆间骨折、腰椎骨折,因为术中没有C型臂辅助透视,缺少牵引架,同时也缺少合适内固定材料,手术极其困难。今非昔比,现在不是医生水平提高很多,而是骨科内固定材料及设备先进,使原来困难手术变得更简单、更微创。记忆犹新的一个病例,年骨科做了一个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我是主管医生,病人出院还送来了一块写有“救死扶伤,妙手回春”的牌匾。可是病人出院刚3个月后,复查发现片子钢板断裂了,主任建议必须二次重新手术,病人拿着住院单交钱再住院接受二次手术。

医院骨科主任,每年手术台左右,自己确实做了很多成功手术,也得到了锻炼,但由于骨科设备上没有改进,技术上没有任何人帮衬,经验又不足,个别手术确实不尽理想,也给病人造成了一定痛苦,幸运的是都补救成功,没发生过重大医疗事故,自己也很内疚。后来我到新单位介绍自己时,特意加上这么一段话:“我感谢青龙所有自己治疗过的患者,是他们的信任,也是他们的痛苦成就了我,一个成功医生的成长都必然伴随着病人的痛苦,向所有我治疗过的患者表达谢意并致敬”。

医院工作17年,印象最深的一次事件,终身难忘。那是年8月,一个50多岁外伤病人,术前诊断:右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术前检查身体各方面(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超)未见异常,行手术修补治疗,这个手术在骨科是一个很普通的手术,手术顺利,术后给预防感染、抗血栓治疗,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术后14天已经拆线,准备出院,就在等待出院的时候,病人突然猝死,家属不理解,我能理解家属心情,家医院及科室,摆花圈,停尸,医办室、护士站烧纸,乌烟瘴气,科室工作停摆,家属不同意尸检,就是闹,大骂医生、护士是“白衣天魔”,医院赔钱了事,回顾性分析死亡原因:突发肺栓塞?心梗?或突发脑血管意外?没有尸检只能是猜测而已。现在个别病人突发意外,家属悲痛心情可以理解,医生更不希望发生意外,说心里话,病人突发意外医生更想知道为什么,因为这是医生的职责所在。任何一个医生都想自己的病人顺利康复出院,世上最希望病人活着的是医生。医学真的有很多不确定性,医生几乎每天在未知的风险中行走,如履薄冰、如走钢丝,很纠结、很无奈,企盼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

医院17年,领导也给与我了很多荣誉,“青龙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秦皇岛市青年科技奖”、“秦皇岛市首届十佳医生”、“秦皇岛市劳动模范”等称号,在此,医院历届领导的支持与厚爱。虽然因个医院,医院的每一步发展。

年11月9日医院,遇到我人生第三个贵人孙院长,医院工作的1年2个月的时光很快乐。年3月25日应聘医院,遇到了人生第四个贵人朱院长,在朱院长的赏识与关爱下,医院给我提供了更为广阔、更能展示自我发展的平台,7年来工作很充实,也很开心,我将继续鼎力前行,努力工作,报答领导的厚爱。

(四)几点感受

I、30年行医经历,感悟颇多,我更充分认识到当医生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必须钻研业务才是第一要务,同时补齐人文课和心理课的短板,增强沟通能力。要提高有效识别高危病人的能力,治疗病人要个体化,行医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核心制度,遵守诊疗规范,才能更好的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有效杜绝医疗事故。同时随着国家医改的深入,医生不但要会看病人,也必须与时俱进,学习国家大*方针,学习医保及城保相关*策,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避免犯低级的违反国家医保、城保*策或相关法律法规的错误。尤其目前随着医疗环境的变化,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医生必须从看病转变到看病人的理念上,提高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沟通能力才是王道。

2、30年外科行医过程中见过了太多生死离别,人情冷暖,更加理解“车祸猛于虎”这句话的含义,生命有时真的很脆弱,我见过的最惨烈的一次交通事故一起车祸死亡8个人,彼此之间都是直系家属,家属悲痛欲绝,我做为医生都不忍直视,暗自落泪,交通安全、生产安全尤其重要;多年来我最不愿意做的一个手术就是因外伤导致的不得不需要截肢的手术,看到截下来的残肢,不忍直视,心情异常沉重。

在很多疾病面前医生也真的很无奈,让我更加理解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长生不老只是一个美好愿望,起死回生,药到病除,妙手回春,神医圣手、白衣天使都是文学夸张而已,医护人员就是穿上了白大衣的普通人,世界上也没有所谓灵丹妙药。特鲁多医生名言说的对,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与其说是概括了医学之功,不如说是坦言了医学的局限。钱不是万能的,有时钱真的买不来身体坏掉的零件,更买不来命。

年亲爱的父亲不幸得了帕金森综合征,碾转天津、医院治疗,疗效欠佳,疾病本身原因,病情逐年加重,父亲曾经无助的问我,我就走路不好,你当回医生难道就治不好?那一刻我真觉得自己很无能,我真觉得愧疚父亲一辈子,年病情进一步加重瘫痪在床,经常住院治疗,家里常备制氧机、雾化机、吸痰器、气垫床等医疗设备,年肺部感染再次加重导致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穷尽了各种治疗手段,也不能挽回老父亲的生命,无力回天,眼看着父亲在我这个医生儿子眼前生命的流逝,父亲含辛茹苦供我上了医科大学,甚至成了别人眼里的所谓专家,我却救不活自己的父亲。看着父亲求生的眼神,我真的很愧疚,心情异常沉重,泪流不止,真觉得自己好无能,更加理解了医学的局限性,理解了生老病死是任何人不能逆转的铁律;人生真的就像坐火车,早晚到站,医生的任务就是将着急提前下车的人往回拽一拽,拽不住也只能让他下车,人家到了终点站也就只能搀扶着下车。

3、30年行医过程中,尽管医护人员工作中有不足,但绝大多数患者和家属能理解医护人员的艰辛,能够尊敬医护人员,能够理解生老病死这个铁律,对我们医护人员存有感恩之心。同时我们医护人员在国家大灾大难面前,尤其年非典和现在新冠病*肺炎疫情期间,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无畏生死,放弃假期,全员上岗,各省紧急组织医疗队,医疗队员舍小家,顾大家,逆向而行,冒着被感染,随时都有牺牲生命的危险,紧急驰援湖北,直冲各地疫情防控第一线。听从指挥,服从领导,勇担大任,两次大疫,个别医护人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医护人员经受住了人民的考验,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患难见真情,医护人员的医德可圈可点,他们值得社会尊重,许多医护人员在平凡的岗位中,不求回报、不求报酬、无私奉献,只希望得到全社会及患者的理解。

4、个人行医30年生活小感悟。行医30年,生活中,我理解的医生工作就是方便了别人,苦了自己,谁苦谁知道,医生眼里就没有节假日,周六周日的概念,尤其熟人、亲戚朋友眼里,医生就是机器人,24小时都必须在岗在位,随叫随到。虽然辛苦,但能给各位亲朋好友、所有信任我的病人尽一点自己的微薄之力,也倍感荣幸,每每看到自己做过的手术病人顺利出院,患者和家属满意的笑容就是对我最大的奖赏,自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同时也得到了他们的尊敬、理解。作为医务人员,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无怨无悔,义无反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医心待患奔波苦,无愧于心无愧天,治病救人,拯救患者生命是首要任务,痛并快乐着。

在此再次感谢我曾经工作过的医院、医院、医院各位领导和同事多年来对我工作的帮助支持;医院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对我工作的帮助支持。以后在工作中继续秉承不忘初心,救死扶伤,无愧于心的信念。回忆过去,珍惜当下,展望未来,相信未来会更好,相信医院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好。

最后我转载纪立功副县长的三首诗作为总结:

医者总说慈航,有人倒海翻江。

到底船浮水上,看他风浪击撞!

一世劬劳茹苦,几回半夜敲窗。

救人拼加舍命,功德敢说成双!

*菌微生小样,人前终肯伏降。

一国顶踵兼爱,真能和扁兴邦!

感谢张英杰老师、纪立功、杨建华、景彦民的对本文的帮助指导。

作者:医院,于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