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胰腺癌,大家可能有些陌生,但是一些因它逝世的名人,我们肯定不陌生:诺贝尔得奖者斯坦曼、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香港“肥姐”沈殿霞……他们名利双收、能享受到最顶级的医疗,但面对这种最致命、最难发现、扩散最快的癌症,一旦中招,便再难幸免,被称为“癌中之王”。
然而临安55岁的李大伯(化名),却在胰腺癌缠身五年多之后还好好地活着,成为“村里的奇迹”。
11月17日是世界胰腺癌日,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李大伯的奇迹,是怎么发生的?。
系统治疗让大伯成为“村里的奇迹”
浙大一院*委书记、我国著名的肝胆胰外科专家梁廷波教授带领的肝胆胰团队,每年大概要接诊千名胰腺癌患者,基本都是到了中晚期,这其中,只有15%的患者能获得手术机会,即使手术后,能活过5年者依旧寥寥。
“医生我不想死,请救救我!”梁廷波教授说,团队的每位成员,每遇到这样的胰腺癌患者,都想拼尽全力,把这些绝望的病人从死神手里拉回来。
55岁的临安人李大伯,女儿在杭州丝绸市场做生意,日子本来和和美美,无奈飞来横祸。当地医生断言,老李活不过半年,家人已经暗地里在为他准备后事。找到梁廷波教授时,他的胰腺癌已侵犯出胰腺,包绕了胰腺周边血管,属于局部晚期,无法再进行手术切除。
在梁廷波教授看来,对很多胰腺癌患者来说,简单的手术切除并不可取,因为手术后还可能会不停地复发、转移。胰腺癌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更应该全身性的治疗。李大伯随后经过浙大一院独创的序列优化腹部CT平扫,高清晰的三维重现出肿块的位置以及肿块和周边血管的关系,再通过肝脏磁共振查看是否发生肝转移、全身CT看是肿瘤是否已经“全身跑”……最后明确胰腺肿瘤还在局部及周边血管,紧紧包裹住了腹腔干。
此时,多学科专家齐上阵——超声专家对李大伯进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穿刺;肿瘤内科专家给原本无法切除的肿瘤“打化疗”,经过2个月时间让它缩小到可以手术切除的大小;担心癌细胞侵犯血管切不干净,放疗科专家接着上场,2周放疗后将血管内的癌细胞“清扫”干净;然后手术台上、柳叶刀下,外科专家将胰腺肿瘤、血管、淋巴结“一锅端”,确保在显微镜下也没有丝毫残留……手术后10天,李大伯顺利出院,手术后1个月,经过低*高效的补充化疗,李大伯健康地活了下来,5年多时间过去,一直没有复发转移。
腹腔镜下胰腺癌切除犹如珠峰顶上明珠
胰腺癌手术有多难?一个最形象比喻是,难度相当于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支撑高架桥的承重柱拆除更换,还又不能影响到高架上下的车辆通行。长期以来,精密复杂的胰腺手术被誉为肝胆胰外科的“珠穆朗玛峰”,而腹腔镜下的胰腺癌切除,则是珠峰顶上的那颗明珠。
胰腺关联着一大部分消化系统的供血,一旦胰腺沦陷,几个消化器官都面临切除。手术中除了要切除胰腺外,还要分离切除胃、肝、小肠等多个器官。胰腺周边密布着大血管,必须精而又精进行剥离,稍有不慎,就会让病人大出血。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目前浙大一院开展的腹腔镜下胰腺癌切除手术占此类手术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相比于传统的开腹手术,病人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大大缩短。
“内外兼修、文武双全”的肝胆胰团队扎实训练解剖功底、苦练“手上功夫”,不断突破手术禁区,誓要攀上珠峰、摘得明珠。长时间使用消*液,使他们的双手变得粗糙;用力打结时缝线隔着手套划伤皮肤,在指尖留下一道道细小的伤口……
欧洲胰腺中心——医院曾提出由腹腔动脉干、肝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共同组成的三角区,是最容易有癌细胞残留、引起肿瘤局部复发的部位,称之为“海德堡三角”。
浙大一院肝胆胰团队,不仅能完全实现“海德堡三角”部位彻底清扫,使得显微镜下无癌细胞残留,还改良手术方式,优化的胰肠手术方式被写入国际指南。“整个过程好比要把一块豆腐和一件羊毛衫缝起来,里面的水还要能流动且不会漏出来。一旦漏出来,紧接着就是发热、脓肿、出血、死亡。”据介绍,手术目的除了根除肿瘤,也要让患者安全顺利的度过围手术期。
此外,医院目前拥有肝、肾、心、肺、小肠等多器官移植资质,是全国拥有器官移植资质最多的移植中心,在多器官移植团队专家的助力下,胰腺癌诊治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精准打靶让抗击胰腺癌现奇效
同样幸运的,还有32岁的李女士。十年前,她的胰腺上长了一颗足有10厘米大小的肿瘤,被诊断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后成功实施了手术。但其后,“顽固”的肿瘤多次复发转移,她前后又多次被推上手术台,被折磨得痛不欲生。
浙大一院肝胆胰团队一直追踪、关心着李女士的病情。今年,经过由生物信息学专家加入的多学科联合会诊,技术员从李女士的肿瘤、肿瘤旁边的正常组织、血液中提取了DNA,在浙大一院浙江省胰腺病研究重点实验室高通量基因测序平台(国家首批12家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试点单位之一,省内唯一具有基因检测和诊断报告国家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肿瘤基因检测,终于挖掘出她的肿瘤组织中存在基因突变,并制定出严密的随访和辅助治疗计划方案。
相信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人们能够精确测出胰腺癌患者的全基因组,发现新的胰腺癌易感基因,为精准打靶、治疗胰腺癌提供新的希望与方向。
目前,浙大一院肝胆胰外科团队还积极开展最前沿的临床试验,如免疫治疗药物抗PD-1单抗联合治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过继治疗以及新型靶向药物治疗等新技术和新手段对抗胰腺癌。
当然,预防胰腺癌比诊疗更为重要,“糖尿病患者、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有胰腺的慢性疾病史的人、长期抽烟酗酒的人、‘三高’人群、肥胖人群等,都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要格外注意,坚持定期检查。”浙大一院肝胆胰团队专家一致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不管男性女性,最好在体检中都要加入胰腺B超检查,进行肿瘤标志物CA19-9筛查,预防胰腺癌,从现在做起。
浙大一院*委书记、我国著名的肝胆胰外科专家梁廷波教授,是浙江省重症胰腺疾病诊治技术研究中心、肝胆胰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胰腺病研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他创建了胰腺癌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诊治流程,积极推行多学科联合诊治、个体化精准治疗,在国内率先实施胰腺手术加速康复策略。
他介绍,浙大一院肝胆胰外科是全国最大的肝胆胰中心之一,目前拥有9个病区张床位,也是国家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博士后流动站,有着独立的ICU、内镜治疗中心、影像学中心、百级层流手术室等设施。在继承前辈大师和学科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团队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始终与全世界胰腺癌患者并肩作战。
胰腺是一个14~18cm长的鱼形腺体,深埋在胃的后方,旁边围绕着脾脏、肝胆、十二指肠,隐匿又神秘。“很多胰腺癌患者一开始没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腹痛、消瘦、*疸后,大部分已经到了中晚期。”梁教授说,几乎没有早期症状,也不会给人体带来不适,让早期的胰腺癌诊断十分困难;而胰腺又“地处要害”,癌细胞极易侵犯到周围的血管、淋巴和神经,通常半年之内就会发展到晚期。
胰腺癌悄悄降临时,已经显露蛛丝马迹,如何早发现?
“四不要”口诀很重要——
一、不要因为中上腹饱胀不适、厌食、消瘦,光想到是胃肠道疾病,胃肠镜做了一大圈,耽误了发现胰腺癌的时间;
二、不要因为腰酸背痛,总以为是腰肌劳损跑去看骨科,又是推拿又是针灸,最后延误了治疗胰腺癌的时间;
三、不要到了中年以后因不明原因的血糖升高,只以为是得了糖尿病,降糖药吃了一大堆,最后可能是胰腺癌;
四、不要因为眼睛*了得了*疸,就只是想到肝炎,却忽视了胰头癌引起的梗阻性*疸。
(原标题《这种病无情夺走帕瓦罗蒂等名人生命为何偏偏放过临安这位大伯?》。编辑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