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开始,逗逗拿起相机,拍下城市里的隐秘角落。有蒙尘的废弃*工厂、几十年来没变过的破旧街道,也有人造景区背面的古老遗址、网红城市角落的原生态渔村。
他一辈子的工作都与土地整理和规划有关:老城拆迁、新城改造,借由摄影,逗逗发觉自己前半生的许多景象重叠在了一起。儿时随研究两弹一星的父母去到陕西,一家人在部队大院里生活。等回到家乡湖北十堰,正赶上三线建设如火如荼,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和小时候在陕西见到的如出一辙。而三线建设结束后,城市发展陷入停滞,如今相机取景框里看到的街景,和脑海中封存了二十多年的记忆,也无二致。
时代确实是在往前发展的,逗逗总会这样感叹。可那些从辉煌走向破败的工厂,停滞不前的家乡,就这样被拆掉、被遗忘,好像也有点可惜。
以下是他的讲述:
一
等待拆迁的老城
我是湖北十堰人,过去一直在家乡的国土局工作,做土地整理,做了11年。工作内容通常是处理和规划一些废弃的建筑和乡村田地,比如将荒地开发成耕地、拆迁危房后将土地储备起来,有时候也会承接一些乡村振兴的项目。经常需要在市区以外的县城、乡镇到处跑,所以会去到一些其他人不太能发现的地方。
我拍下的很多画面,其实都是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有些是我要亲手登记上拆迁名单的废弃建筑,有些是我去当地做修路修田这样的工程项目,碰巧发现的老城空城。看多了这样的地方,再看城市里那些窗明几净的高楼大厦,反而会觉得没意思。
特别是做了很多拆迁工程之后,会意识到,很多地方你不抓紧记录下来,明天就可能被拆掉了。所以碰见特别有感觉的,我都会在结束工作后,马上抽时间带着相机再去一次。
每天都会路过的拆迁地段
会去到竹溪县也是工作原因。那是个位于湖北、河南、陕西三省交界的小城。有一年我在附近的村庄工作,夜晚工作结束回镇上的宾馆休息,在周边转了转,发现一个石头砌的小门。门边上有人拎个竹篮,摆水果卖。从那道小门穿过去,是一条一百米长的小路。两旁有破旧、昏暗的店面,也有人就戴个草帽坐在石坎上摆摊。卖的都是传统农具、本地特产之类的。有些店门木头都腐朽了,墙上糊的水泥也斑驳脱落了,和平时在城里见到的,整齐划一的街景很不一样。
竹溪县里的人们,依旧保持着淳朴本色
进小门之前,我去的都还是宾馆、超市,这种比较现代化的地方。短短几十秒,走过门,就像到了另一个世界。它像一个时空隧道,让我从21世纪穿越回了上世纪80年代。
古老的石砌小门,如今依然有人穿行其中
我觉得很有意思,和街上的老人聊天。他告诉我这是明朝成化年间修建的城门,年来一直保存到现在,是镇上唯一一处没有被改建的遗址了。但它并没有像其他文物一样被保护起来,甚至上面还加盖了很多违章建筑,真担心不好好保护哪一天就不存在了。
离旧城门不远其实还有一处拱门。它更高大、恢弘,砖石都砌地很规整。这是后来*府修建的仿古建筑了。很多人可能以为那就是城门,但现在我知道了,那个小小破破的,才是真正的城门。
上图为明朝城门,下图则是*府修建的仿古城门
做这份工作,和土地、建筑打交道,经常会看到很多地方建了拆拆了建。但每一次重新改建,建起来的东西都千篇一律。过往那些人生活过的气息,时间留下的痕迹,都在这个过程中被销毁了。我会更喜欢拍老的、旧的城市和建筑,也是想要把这些记录下来。
竹溪县还有个景点,叫甘宗祠。工作时我经常从那儿路过。但因为疫情,一直没开放,所以我也从来没进去看过。结果有一次我和景区门口看门的老爷子聊起来,他说他认得我,四年前我在他家门口修过田,还去他家喝了水。于是悄悄开门,把我放进去了。像这种时候会很欣慰,有一种“这些年的工作没白做”的心情。
空无一人的甘宗祠
最早的尝试是拍东风轮胎厂,也是行工作之便。这个厂算我的管理范畴之内,我去拍的时候,已经围起来准备拆迁,按理说人是不能进去的。但因为我是管理人员,保安也认识我,就放行了。但厂的内部还是不太好进,我最后是发现了一个小洞,从那个洞里钻进去的。进去之后很震惊,在我小时候,东风轮胎厂盛极一时,怎么也没想到会变成现在这个破败不堪的样子。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打算建第二汽车制造厂,支援国防三线建设,选址选了很多个地方,最后定在湖北十堰,东风轮胎厂就是作为它的配套厂建设的。当年的“二汽”是中国第一座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制造的现代化大型汽车厂,东风轮胎厂一年也能生产万套轮胎。如今这牌子虽然没倒,可时隔几十年再走进,已经人去厂空,一点曾经辉煌的景象都没有了。
如今的东风轮胎厂已是破败不堪的样子
二
昨日辉煌
去到废弃的城市和建筑里,时常方圆几里就只有你自己,还是会有点吓人。像我去浪河镇,直到第三次去,我才没那么害怕了。
浪河镇是湖北丹江口市里的一个小镇。我一直对*工厂之类的建筑很感兴趣,听说那里有一个废弃的,就想过去看看。当地的地形以一道道起伏的山沟为主,工厂就建在山沟里,翻过一条沟,又是一大片厂房。三次去了三条沟,到现在我也没把这些沟全走完。
位于浪河镇的废弃*工厂
第一次去的时候,觉得整座城怎么空无一人,没有一点生气,像个*城。摄影圈里大家都把玉门叫做*城,那座孤零零出现荒凉大漠中的城市,我也去过,但毕竟还有两三万人居住在那里。而眼下的浪河镇天阴阴的,整个*工厂一个人都没有,甚至人曾经生活过的痕迹也看不太到了,就像一座死去的城市。
工厂内部的破旧景象
第二次去,就稍微熟悉一点了。到第三次,我已经有闲心观察城里的各种角落,发现还是有很多活物的,像墙缝长出来的小草,地上的爬虫,就会觉得没那么恐怖了。只是人离开后,自然界的其他生命接管了这个地方。
工厂外的小路、台阶都已长满杂草
喜欢拍*工厂,和我的成长经历有关系。我爸妈当年参与两弹一星工程,我也就跟着他们一直生活在陕西,到年,十来岁的时候才又回到湖北十堰。
小时候在陕西,爸妈所在的*工厂依山而建,在很偏远的山区地带,几乎与世隔绝。为了大家能正常工作,*工厂几乎被建成了一个小型城镇的样子。生活的半径就是宿舍到工厂大门的距离,我吃饭、上学、娱乐……都在*工城里,没出去过。而等我回到十堰,十堰正在进行三线建设,目之所及也是一座座*工厂。所以那些工厂,那种整齐划一的苏式建筑,可以说组成了我童年的全部回忆。
*工城内,曾随处可见这样的口号标语
所以当我一次进到东风轮胎厂,看到那个废弃的电影院的时候,内心很触动。它也是在工厂里,和当年我在陕西*工城见到的一模一样,回忆一下子就涌上来了。曾经和*工城里的小伙伴一起看电影,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地方。如今我四十多岁,站在那个电影院回头看,会觉得自己一生都是从这样的地方走过,很自然会对它有感情。后来再听说哪里有*工厂,有三线建设的遗址,我都会去看看,拍点东西。
东风轮胎厂内部的电影院
当年我从学校毕业后,就服从分配留在了十堰工作,直到今年调去了武汉一家国企。这二三十年来,十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我回来时什么样,离开时还是什么样。老虎沟是我小时候住的地方,也是我最熟悉的街道,现在我儿子还在那儿上学,和我读同一所学校。
中学时学校不让吃外食,我和同学经常在校外的小摊买了饼,偷偷藏在身上,跑到校门边一个小楼梯上吃,至今那个小楼梯都还在。
我在去拍老虎沟的时候,真的会觉得这个地方几十年都没有变化,吹过的风,路边长的草,一切都好像停滞了。
从十二岁到四十二岁,都生活在这条街上
包括十堰这个城市也是,我小时候,这里是三线建设的中心,国家在*策上重视,又聚集了全中国最优秀的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人才,一切都是当时最进步的。十多岁时我离开十堰去武汉读书,落差非常大,像去到一个农村一样。并不是说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是人心,人的观念、素质,十堰在当时遥遥领先。而今,武汉成了全湖北最发达的地方,十堰却从三线建设结束后,就一直停在了原地。
因为当年的东风汽车厂,十堰也被叫作“车城”,逗逗在街上看到一辆辆蒙尘的车,车老了,车城也老了
三
旅途回忆
我是从年开始摄影的,当时遇到了一个对我整个人生来说都很重大的转折,是我老婆生了一场大病。
我老婆身体一直不太好,最严重的一次体重从一百多掉到七十斤,差点命都丢了。那次我在外出差,晚上突然接到电话,说她因为肠梗阻,要立刻做手术,病危通知书都发下来了。但我所在的地方大雪封山,山路也结冰了,根本没法通行,最后是第二天才赶了回去。可能人真的要等到即将要失去的时候,才会醒悟什么是最重要的。还是家人,其他任何事都没有家人重要,那晚我脑子里唯一的念头就是,我绝对不能失去她。
那年我36岁,儿子10岁,决心要过一种健康的生活。从那天开始,我戒烟戒酒,回家做饭、洗衣服、带小孩,老人们劝诫的话,以前听不进去,现在全懂了。其实我一直挺爱玩的,喜欢打麻将、唱KTV之类的。但那天起,再也不去了。打算培养个有益的兴趣爱好,就买了台相机,一放假就带老婆和儿子出去旅游,想让他们开心一点。
我们一家去了很多地方,都是我自己做攻略,没有跟团。不过我一般也不会特别制定什么旅游计划,都是一边走一边看。
我去厦门的时候,拍到过几张很满意的照片。当时我们去的是火山岛,一个网红打卡点,符合大多数人对厦门的印象,小清新、ins风。但我就觉得很无聊。后来我发现距离景区一墙之隔,有一个集美的小渔村,索性翻墙过去看看。
走到渔港,沿着滩涂走出去,船上渔民正在收网的气势,他们站在船头的样子,很昂扬,像正在和大海搏斗,我赶紧拍了几张照片。
在厦门的旅途中,偶遇渔民收网
我觉得旅行过程中真正好玩的都是像这样的经历。一个地方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地方,还是因为不同的文化环境塑造了各异的生活方式,旅行就是去体验这些生活方式。
所以我每到一个新的城市,都会去看看那儿的菜市场。菜市场是市井生活的一个切面,这个地方有哪些独一无二的物产,当地人的饮食风俗是什么样的,都能在菜市场里看到。
年我们去了槟城。这是马来西亚一座很小的城市,一般游客也就去个两三天,但我们也待了十天。槟城居住了非常多华人,整个城市的景观很像在八九十年代的港片里看到的那样,魔幻又有风情。在去之前,我认识的中国近代史,一直都是被西方打压、侵略的过程。但在槟城,我们去巷子里和本地人一起吃早饭,同他们聊天,观察他们的生活,发现完全不是我曾经以为的那样。
一家人去槟城旅行,和当地人一起生活
槟城早年被英国殖民,是远东最早的商业中心。但英国把货物运到槟城后,货物在南海内部的航运,实际是由华裔们控制的。在那些看似屈辱的历史背后,其实华人们也有靠着自己的本领,在当时的全球贸易中发挥着作用。如果我没有去槟城,或是我没有在槟城待这么久,好好去了解这座城市,或许我永远都不会了解这段历史。
无论是老旧的*工厂和小镇,还是旅行去到的城市,它们最吸引人,也是最珍贵的地方,或许都是真实,是沉淀过而非浅薄的。我们当然可以人为修建起华丽漂亮的景区、城门,但一个地方经历了怎样的风霜,承载多少感情和记忆,才以如今的姿态伫立着,这是骗不了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