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肠梗阻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百十回首三任领导班子,一个中心
TUhjnbcbe - 2023/6/29 19:55:00
<

转眼间,我来十院工作已经十三个年头了,其间经历了三任院领导班子,也算是“三朝元老”了。十几年见证了医、教、研、管、精神文明等各方面在**班子的领导、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下迅猛发展,诸多感慨,难以尽表,且篇幅字数有限,谨以几个零散的小故事回顾以往的学科发展经历片断,特别是癌症中心的建设经历,医院“百十华诞”致敬吧。

记得在我年初到十院的第一次学科评估会议上,在我汇报完之后,时任院长兼*委书记的顾小萍,就对在座的申康副主任高解春介绍到,医院引进许青来十院的一个主要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合力建设“十院肿瘤中心”,这在当时的人员、软硬件配置情况下,的确就是一个“梦想”,以肿瘤科为例,具有研究生学历者仅我一人,科室的医疗业务量“不忍目睹”,遑论科研教学。

即便在当时如此艰苦的条件下,院领导依然尽力扶持肿瘤学科的发展,在人员配置、病房条件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但限于当时全院的整体条件,困难重重。当时的费苛副院长有些歉疚地对我说:“许主任,实在找不出一间单独的办公室给你啊。”确实,当时的条件就是如此,最后是在护理部的库房当中拉了一道帘子,将斗室一分为二,后面是库房,前面放了张办公桌。就是在这间“办公室”里,年拿下了十院肿瘤科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当年全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数总共才只有5项),逐梦之旅由此开启。

其间还有几件事情特别难忘,特别是组织了十院历史上第一次大型的、与欧美同学会医务分会合作的百名海外专家义诊活动,社会反响热烈,扩大了十院肿瘤学科在业界的影响。

一年之后,王兴鹏院长走马上任。肿瘤学科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兴鹏院长将肿瘤学科的发展纳入到消化疾病国家重点专科的总体建设之中,他“软硬兼施”,多次在多个场合给我“洗脑”:十院肿瘤学科建设力量要聚焦,不能分散,不能贪大、贪全,否则要“肠梗阻”。在其任职期间,十院通过多学科努力协作,拿下了“消化疾病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消化肿瘤作为一个重要分支,为重点专科落地十院做出了应有贡献。当时负责设备引进的陈正启副院长半开玩笑地对我说:“许青你知道吗?给你这么多‘钱’,院内颇有些不同的声音的呢,你们可要把工作做好啊!”

在此期间,学科发展处于打基础阶段。科室文化建设、医护人员的充实与培训至关重要,学科每周的业务学习雷打不动、科研工作有序展开,在此期间,创建了上海市第一个肿瘤日间病房;拿到了第一个上海市科委肿瘤基础研究重点课题;招到了第一名肿瘤学博士;获得了第一个国家级肿瘤科研奖项;完成了我国第一版八年制《肿瘤学》统编教材的参编工作、在教材编写工作中特别感受到了两位主编郝希山院士和魏于全院士的严谨工作、治学作风。

由量变到质变,真正使得肿瘤学科进入发展快车道的,还是最近这八年。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第一次公布,十院肿瘤学科有幸进入百强,列第70位,7年之后的年度则前进了30多位,列第39位(其间最好名次达到35)。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院肿瘤学科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年5月23日,在我来十院工作的第十个年头,同济大学癌症中心落地我院,正式揭牌成立,多年的肿瘤中心梦想照进了现实。

作为癌症中心主任的秦环龙院长从最初的中心规划到此后的每一个具体项目推进都亲力亲为、厥功至伟。中心成立之后,医院相关部医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参观学习并拜访魏于全院士。整个学习期间,魏于全院士全程接待,令人感动。在参观学习后,我更加坚定了十院癌症中心聚焦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主攻方向,也就是在此期间,院主要领导确定了与相关机构的全面合作战略。

此后的三年间,肿瘤学科医疗业务量不断刷新记录、肿瘤治疗手段日益丰富、新技术新项目扎实落地、医疗质量指标连年居全市前列、10分以上SCI文章次第发表、科研奖项一个接着一个、学科后备梯队茁壮成长、主持在研临床研究项目20余项且不断攀升、年我院“国自然”项目达到了69项(癌症中心贡献了8项)、在学会学术任职的级别逐渐提高、在读研究生队伍不断壮大、科室*建工作与学科文化建设丰富多彩……

现今,看着九号楼“细胞生物治疗大楼”以全新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百感交集……想到了肿瘤生物治疗中心的最初8张床位;想到了第一例CAR-T治疗的紧张时刻;想到了最初细胞冷链运送过程中的担心与焦虑;想到了总结文章的反复修改、退稿、再修、再投的窘状;以及工作当中的种种失败与受挫;当然也想到新抗原疫苗工作被评为生物治疗全国十大进展的兴奋;也想到了溶瘤病*项目亮相全国肿瘤大会的多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百十回首三任领导班子,一个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