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后市场抓痛点勿空谈
当前售后市场的主要问题不是什么百谈不厌的以O2O为代表的电商模式、也不是什么其它烧钱的模式创新,更不是华而不实、名目繁多的什么生态联盟……归根结底的是由垄断和假货所造成的整个独立售后市场供应链运行不畅,造成企业薄利甚至亏损的梗阻状态。
中国论文
The main problem of the aftermarket is not the so called E-business in the name of O2O, neither the other business mode innovation nor some slick alliances. The dull sale and the poor profit caused by monopoly and fake products are what we shall focus on.
当前售后市场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是消费者很难得到价廉质优的终端服务。4S店听起来不错,但代价是高服务工时及费用和由换件引起的高价服务,而社会独立经销商和维修企业却因行业垄断的原因,至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假货流行的问题并未解决。监管层如果始终停留在发一些不痛不痒,看似公允但并无执行力的文件层面上,那么售后市场就不会有真正的公平竞争,假货杜绝不了,消费者也就不会得到完好的服务。
在这种情况下,每逢高峰论坛就大谈所谓后市场的规模,而大摆龙门阵,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如果按照新车销售后所有的市场价值都可算在所谓后市场中的逻辑,那么包括汽车行驶的燃油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费、充电桩站的建设费、出租汽车的费用,所有一切的一切都可以纳入这个大箩筐内。但这有什么意义呢?那只是嘴巴过瘾而已,全是空谈,没有任何意义。
其次,当前售后市场的主要问题不是什么百谈不厌的以O2O为代表的电商模式、也不是什么其它烧钱的模式创新,更不是华而不实、名目繁多的什么生态联盟,甚至不是讨论20年前美国Napa(蓝霸)进入中国市场带来的连锁经营模式,而归根结底的是由垄断和假货所造成的因供应链不健全而造成整个独立售后市场运行不畅,造成企业薄利甚至亏损的梗阻状态。
因此,当今的什么络、配件销售服务对接、后市场企业转型与出路、转型升级、现状与发展趋势、发展模式等等那么多花样翻新的售后高峰论坛,都难免陷入自说自话、令人瞌睡,甚至陷入无人捧场、未开先散的尴尬境地。
如果配件经销商的配件能够在数以百计甚至上千种车型中准确对号入座;如果汽车供应商能够把原厂配件并辅之以配套车型的匹配关系直接而平等地销往4s店和独立售后市场;如果维修技术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痛痛快快,而不是遮遮掩掩地向全国内所有维修商公开、公示,那么这个汽车售后市场就能公平、公开地进行竞争,那么假货就可以在真货的挤压下逐渐退出市场,那么汽车消费者就能享受到相对而言比较好的服务了。这才是改善售后市场生态环境的充分条件,也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当然,在售后??场除了垄断而引起“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问题之外,在各种经营模式和环节中还存在着许多痛点。这是改善售后市场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要解决这些难题是需要实实在在的努力、是需要进一步改善法治环境,更需要行业同仁中的有识之士坚韧不拔的探索和实践,并不断总结经验,予之在各种场合,也包括高峰论坛中交流和推广。
痛点之一,已经成为热点话题的电商平台如何解决假货的顽症?尽管最近阿里在回应美国“巴伦”财经周刊时已经承诺要予以认真对待(指所有存在的假货),但在汽车配件领域中却真是一个难题。因为其品种太多,互相之间的差异化太大,仿真技术进步神速,同质化趋势明显,甚至于专家老手也难以用肉眼识别。据说在某汽配城已经存在着与其配套的造假产业链;其次是配件与车型的匹配问题,这个难点不解决,电商平台无法扩大配件的经营品种,也无法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电商初衷。因为一旦做起来一定是错误百出。
痛点之二,盛行一时的O2O模式,其先烧钱后赚钱的逻辑,看来在中国这样一个庞大而又分散的售后市场中难以在短期内见效。从1分钱洗车入手,到上门保养维修,再到保险,想形成一个把钱圈在一个闭环系统之中,这有点过于理想化。这只能忽悠某些风险投资商,难以持久,实际上现在的烧钱“火力”已大大不如当初了。
痛点之三,连锁经营成败关键在于成功案例的可复制性。是直营店还是加盟店?其成功的概率大相径庭。目前运行状态较好的品牌有米其林驰加、小姆指、康众、博世车联、华胜等等,全加起来不超过4000家门店。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Napa(蓝霸)进入中国市场开始,历经了隆丰新奇特、优配,一直到以上比较成功的品牌,可谓一路坎坷。关键还在于企业文化、培训、管理系统,以及留住人才。
痛点之四,形形式式的联盟方兴未艾,已经成为新的时髦,但应防止流于形式。要形成名副其实的多赢局面,那找准联盟成员利益的平衡点或成关键。成员单位能否作出局部让步,以换取联盟的成功,是考量其诚意和胸襟的试金石,譬如联合采购如何选择供应商、维修时能否精诚合作,人才设备的优势互补……。
痛点之五,不少集团公司自建独立售后体系,不仅要从旗下合资公司的售后市场分一杯羹,而且还瞄准了其它公司车型的市场。这本是增加市场竞争,创造新经济增长点的好事。但几年做下来,钱花了不少,却没见到??场回报,大有“陪了夫人又折兵”之势。尽管不缺资金、不缺供应商,似乎也不缺人才,但在旧体制的影响之下,官本位、业绩挂帅,造成急功近利,甚至不惜一掷千金,说到底,钱不是我的,如能做出成绩升职才是我的。
痛点之六,独立维修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原因不外乎各级机关廉*、公车改革,以及交通法治管理加强、道路条件大大改善,事故率下降。但办法总是比困难多,一种独立维修企业的新型加盟连锁模式,正在二、三线城市诞生。可是要实现可复制性、可赢利性的关键在于思想统一、行动落地。这是一项既是创新又是艰难的任务。
售后市场经营模式很多,痛点更多,这才是要讨论和交流启发之处。所谓后市场的那么多行业亮点颇多、规模不小,说2万亿元也不为过。虽然,把规模吹大了,似乎“官”也大了,但那都是人家碗里的肉,再摆龙门阵也抢不过来的。与其如此,还不如踏踏实实地把自己锅里的饭菜调配好,得一个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