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钱江晚报钱江晚报
凌晨4点,带着老公的CT片等一堆检查结果,坐在杭州开往上海的火车上,康丽(化名)一路落泪。
“那个时刻是有些绝望的。但除了硬着头皮扛下来,又能怎么办?”坐在咖啡馆里的康丽,再回忆起10多年前的那一幕,笑了。
康丽是一位肿瘤内科的医生,遇到那些绝望的病人家属,她会说:我也是肿瘤患者的家属。这句话曾让很多病人家属微微怔住。
两年内,康丽的老公和父亲先后确诊癌症。“我接连打了两场硬仗。”
正是有了这段经历,康丽有时会把那些崩溃的病人家属拉到自己的诊室,让他们躲在里面大哭一场,“哭过了,擦干眼泪再出来。”
看到结果,她悲喜交加
康医院肿瘤内科主任中医师,走路风风火火,说话语速极快,笑声爽朗。她性格极其开朗,很难想象,她家里有两位肿瘤患者。
年,康丽36岁,女儿此前一年刚刚出生,她和老公的工作也都进入上升期,对她来说,生活平稳而充实。
那年11月份的一天,康丽清晰清晰记得,那是一个周五,老公对她说,“我最近吃东西,嗓子总是感觉被卡牢,要喝口水冲一下,才能下去。”
康丽心里沉了一下,作为一位肿瘤科医生,她直觉这不对,“当时马上周末了嘛,我说,你下礼拜一去做个胃镜。”
没想到,到了周六,康丽的老公突然出现大便带血。“肯定是有问题了。医院。”
查血、做胃镜。肿瘤标志物超标十几倍,胃镜却没查出异样。
康丽却更加紧张,“我觉得不可能没问题。我们又去做了PETCET。”
结果让康丽悲喜交加,悲的是食道两处都有肿块,非常隐蔽,并且有淋巴转移,属食管癌中晚期;喜的是转移并不严重,范围不大,也没扩散到骨头等更棘手的地方。
“我从来没想过我老公会得癌症,他身体一向健康,每周打球,每天跑步,我经常开玩笑,说他壮实地像头牛。”康丽来不及让悲伤蔓延,医生的理性推着她往下走,“我要确定他还能不能手术,对肿瘤患者来说,如果可以手术,生存的几率就会大很多。”
她怕:女儿的记忆里永远没有爸爸
那天凌晨4点多,康丽独自坐上了去上海的火车,带着老公所有的检查资料,医院找专家问诊。
“上了火车,我就开始哭,停不下来。想了很多。”这个时候的康丽就像她曾经接诊过的很多肿瘤患者家属一样: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我会遇到这样的事?“我想到了最坏的结果,也明白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我最难受的是我的女儿还那么小,她对爸爸都还没印象,如果她爸爸不在了,她的记忆里将永远没有爸爸。”
视觉中国供图在老公确诊前的一个月,康丽在一次查房时,看到那些陪护的患者家属夜晚蜷缩在病房里的陪护椅上,地方小,人又多,他们就这么一个晚上一个晚上的守着,“我就想实在太辛苦了,如果我家里有一位这样的患者,我都怀疑自己能不能坚持下去。”
康丽万万没想到,一个月后自己就成了其中的一员。
生活给你关上门,有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康丽从上海的专家那里得到一个好消息:可以手术。医院为老公手术,“离家近,方便照顾。”
她对老公说:
你要争气,争取吃到女儿的生日蛋糕
康丽的第一场战争开打了。她工作的地医院一个小时的车程。她把女儿交给父母带回老家,婆婆来帮她照顾老公,她上班结束就驱车来轮换:白班就晚上陪护,晚班就白天陪。
“最难熬的就是睡不好觉,晚上陪护,他打营养液,两个小时换一次,要时刻盯着,不能安心睡。”
她只能见缝插针眯一下,天亮了,就去上班。
老公的治疗持续了一年,康丽也就这么坚持了一年,她没有因此请假。“医生真的太忙了,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事情,请假了,你的事情就没人做。大概那个时候还年轻,也能撑住。”
作为肿瘤内科的医生,康丽参与了老公的治疗。
年,康丽曾去南京进修过肿瘤病人的营养支持。“临床见过很多恶性肿瘤病人都出现营养问题,营养跟不上,身体支撑不住后期的治疗。当时想解决这个问题。”
她没想到,自己的老公是第一个彻底使用她所学的营养支持的病人。
老公手术之前,康丽就让他服用营养液,手术时,她特意要求医生为老公做了空肠营养管。
“手术切除部分食管和胃,他不能正常进食,消化吸收也受限。我们就打入营养液和各种流食,营养液每天打6瓶,浓度、温度、流速都要随时调整。”康丽说手术期间,老公的体重没有像其他患者一样,减轻,反而增重了三四斤,这对她是莫大的鼓舞。
视觉中国供图出院后回家,康丽的老公开始自主进食,意外来了。
“他自己吃了一小碗面条,喝了点水,晚上就出现咳嗽,发热到39度多。”
半夜,只能再次住院。
“他手术前,我最怕的就是发生吻合口瘘,食管癌手术有15%左右的患者会发生这样的并发症。”
医院里住了三周:治疗,消炎,营养支持。
那三周,她精神紧绷,她怕他熬不过去。“那时候距离我们女儿生日很近了,我对他说:你争气点,争取吃到女儿的生日蛋糕。”
带爸爸检查前,她带他出去旅游一趟
老公的确很争气,女儿生日前出院,慢慢回复了正常的饮食。随后,放化疗一步步跟上,情况渐渐稳定。
康丽用一年的时间打赢了这场战争。期间的压力只有她自己懂,她唯一一次情绪的宣泄就是那天在火车上的痛哭。平时每天像陀螺一样运转,忙到她连感受压力的时间都没有。
她曾和老公开玩笑:你要不要先立个遗嘱。这是她内心深处恐惧,无法言说。
不过,康丽来不及庆祝老公的重生,因为新的战争来了。
“我爸在我老公生病前一年,就出现吃饭打嗝的情况,我让他做胃镜,他一直不去做。我老公确诊后,他曾出现过血便,但当时我完全顾不过来。如果家里有两位肿瘤患者同时治疗,你能想象吗?受不了。”
年康丽带着爸妈和女儿去济州岛玩了一周。
“我爸当时已经70多岁,我怕他们以后没机会出去玩了。对我来说,放松一下,又要打仗了。”
父亲的检查结果,康丽是有心理准备的:胃癌晚期,腹腔转移,无法手术。
因为老公的事情,康丽有了经验,也冷静很多。她为爸爸选择了放疗方案,治疗有序进行。
“我爸在我老公身上看到了希望,他相信我。”爸爸治疗前,康丽为快3岁的女儿选择了托儿所,又搬家到老公的单位附近。“他可以上班了。但饮食休息各方面都要注意,离家近,午饭可以回来吃,也能午睡一下。”
生活上一切的大小事,她都安排妥当。
康丽是幸运的,爸爸的治疗效果很好,配合她制定的营养支持方案,老人没有出现什么特别的不良反应。
又是一年,父亲的病情趋于稳定。
“当时不觉得,现在想想那两年,我过得是挺不容易的,保住了老公和我爸,工作也没耽误。”康丽也不知道自己精力怎么这么旺盛,“大概是觉得除了努力往前走,没其他办法,只能尽人事。”
她会把病人家属带到诊室,
让他们大哭一场
爸爸和老公的病没有压倒康丽,反而让她找到了做事的方向。她所有的研究都围绕胃癌、食道癌、肠癌患者的肠内免疫营养支持进行的,“通过调整患者胃肠道的微生态预防肿瘤的复发转移。特别是胃癌患者,最怕腹腔转移导致肠梗阻,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就是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来避免和减少这种转移。”
康丽收集了50例胃癌腹腔转移的病人,使用当初对父亲的治疗方案,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想攻克这个难题,因为我知道这对病人来说多可怕。”
康丽的研究逐步开花结果,在业界小有名气,年,她被人才引医院肿瘤内科。
成为肿瘤患者家属的康丽更加体会到患者和家属的不容易,“更懂他们的喜怒哀乐了吧。”
采访康丽的时候,我遇到一位男性患者,他拿着锦旗来表示感谢,“你救了我。”
旁边一位女性胃癌患者说,“她对我们像家人一样。”
她让患者感动,不仅因为医术,大概还有那种“真心为你着想”的态度。
“我是外地医保,暂时不能用,每次开药,她都会考量一下,给我选性价比最好的那种药。”女患者说。
康丽遇到过很多情绪崩溃的患者家属:因为患者病情加重,因为治疗无望,因为巨大的经济压力。有人默默流泪,有人当场哭晕倒地。
“我会把他们叫到我的诊室,关上门,让他们痛痛快快哭一场,我就在旁边,给他们递纸巾。哭完了,擦干眼泪再出去。”康丽经历过这一切:哭不解决问题,但这种发泄能让人缓解,“找个地方发泄完,然后去解决问题。”
47岁的康丽非常满意现在的生活,10年过去了,乖巧的孩子马上要读中学了,76岁的老父亲依旧健康,老公的事业也很成功,岁月静好、家人都健康,对她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当下。
视觉中国供图50+分享会预告
怎样的营养结构,才能更好地抵御癌症的侵袭?
家有肿瘤病人,医生常说治疗时千万不能忽略营养介入,那么什么是营养介入?
肿瘤患者哪些食物需要忌口?所谓发物到底能不能吃?营养治疗会不会导致肿瘤进展?
……
我们将邀请以上故事的主人公康丽进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50+社群,与读者们专业分享健康营养科普。
请轻扫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