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图书馆
在一般人眼中,便秘,就是体内有火,这些火把肠道里的津液给烤干了,所以大便变得干燥难下,形成便秘。这种类型的便秘,可以称作“火秘”,总之,是缺水了。
火秘的原理简单,大家容易接受,所以治起来也比较简单,可以用《伤寒论》里的小承气汤来治,如果情况不严重,可以用点麻子仁丸(药店有中成药)润肠通便。
同时,老年人肠燥津亏,平时可以吃点黏滑的食物,比如羊血、猪血,喝一点牛奶,这些食物都有滋阴的功效,有助于通便。
但是,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寒秘”,不为人所知,很多人也意识不到这个问题,但我们的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提到了,也就是大黄附子汤证。寒秘,是什么原理呢?
其实也非常简单,只是很多人不敢往这方面想罢了。
举例而言,天气寒冷,河水结冰,冻成冰块,水就会凝滞起来,就起不到滋润作用了。但是,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寒秘”,不为人所知,很多人也意识不到这个问题,但我们的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提到了,也就是大黄附子汤证。
与此类似,人的腹部,如果有很多寒气,凝滞了肠中津液,就会导致津液不能顺畅流动,也会造成大便秘结。仲景先师对此的治法就是:“此寒也,当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仲景在此提出用温药,就是温化腹中寒气,把腹中的冰冷给化掉,这样,津液反而得散,便可以濡润肠道,促进排便。
由此可以看出,中医对于便秘问题,有不同的治法,这就叫辨证论治,非常灵活,此路不通,就走别路。
大黄附子汤原方如下:大黄、细辛、熟附子
方中的附子,是大热之药,可以温散寒凝,很多寒性疾病,都会用到附子散寒。比如,脾胃虚寒,我们会用到四逆汤,四逆汤的主药就是附子,喝完这类药,你会觉得肚子里热滚滚的。
光附子还不够,仲景还在里面加了一味细辛。细辛,味道辛辣,它比花椒还要麻辣,说其性如火,毫不过分。
细辛和附子一样,也是一味热药,它能温中散寒,在这里可以辅助附子散除寒邪的。
古人说,细辛能深入至阴之分,通阳散寒。至阴之分,就是说比较深的地方,细辛都能钻进去发挥散寒作用。
附子、细辛二药合用,便能温化寒凝,散寒开结。
然后,就轮到大黄发挥作用了,我们都知道,大黄是通便药,古人说它能“通地道”,地道就是大肠,它能促进胃肠蠕动,胃肠动得快了,就能促进排便。
当然,在这种寒性便秘中,必须有附子、细辛打前阵,先把寒邪温化开,大黄才能发挥通下功能。如果光用大黄,不但起不到通便的效果,而且因为大黄性寒,反而会增加寒凝便秘的风险。
所以,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元老李克绍老先生说:“寒不去,则结不开,结不开则大黄无用武之地。”
现在三药合用,2温1通,则腹中寒气消散,津液得布,大便能通。
说到这里,大家对温下应该有所认识了。
可是,怎么辨别一个人的便秘是“寒秘”、“热秘”呢?首先看舌苔:热秘因为有热,舌苔津液因热受伤,就会比较干燥少津。如果像《伤寒论》所讲的那种大热,还会导致舌苔干燥、发黑,像是烤糊的煎饼一样。
而寒秘,因为津液凝滞不化,并不缺水,所以舌苔一般发白,发白说明有寒,水汪汪的说明有津,另外,舌体胖大,说明水液充斥,并不缺少津液。
除了看舌苔,还要问病人的痛苦。
一般情况下,热秘,只是缺少津液,大便虽然秘结难下,但是腹中并不疼痛,仅仅是蹲便时间长而已,除此之外,别无所苦。很多老年人便秘,就是蹲厕时间长,肚子并不难受。
而寒秘,因为腹中有寒气凝聚,所以病人往往会伴随腹中疼痛。所以,大黄附子汤,不单治便秘这一个症状,最关键的,它对于腹痛+便秘这种组合,最有效果。
腹痛+便秘,有时候是单纯的便秘,有时候可能是别的疾病,比如一些肠梗阻患者,就是肚子痛,同时便秘。又比如,一些胃炎的患者,就是腹部疼痛,同时伴随便秘。
如果单纯寒秘,没有疼痛,可以减少用量,用一半的量即可。
如果既有便秘,又有腹痛,就可以加大药量,达到通便治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