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绝大多数病患而言,血液透析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选项——一旦开始,便将终身需要一周3次、每次3-5小时的透析治疗。近日,医院顺利完成一例多脏器衰竭下的肿瘤切除手术。“差点下不来手术台”的77岁高龄患者顺利转出icu、“没上透析机”患者术后肾功能反而恢复正常……这一系列成果,离不开医院近年来在mdt(多学科诊疗)领域的积极探索。
“医院血压很低,晚上急诊医生就建议住在icu。”据患者家属胡女士回忆,当天发现患者呕吐黑色恶臭物体后,家人医院,初步诊断为急性肠梗阻并一度出现中毒性休克的前期症状,肾功能也出现了异常,此外还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既往病史,需要尽快进行手术。
担心出现手术不耐受及肾功能进一步衰竭情况,医院第一时间组织普外科、肾内科、麻醉科、康复科、放射科、内镜中心等多学科进行联合诊疗,在实行保守治疗的同时,制定手术方案。“我们术前通过补液、调整抗生素等手段,纠正患者的内环境紊乱,尽量避免走到血透那一步。”医院肾内科李军辉主任说,“我当时就考虑,通过这样的治疗,她可能术后反而肾功能会有所恢复。”
外科mdt项目正在进行手术
在长达3小时的急救手术后,患者终于转危为安。“当时医生讲手术也是蛮危险的,能够手术台上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心里算是一块石头落地吧,至少来讲她能够挺过这一关,那就看后面的恢复情况。”胡女士说。
目前,患者各项指标已基本恢复正常,思维也十分清晰。“手术以前(血压)是80mmhg,第二天早上就已经到了mmhg,恢复正常了,而且尿量也开始出来了。”医院普外科黄东平主任表示,从外科医生的角度而言,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mdt案例。
与普通会诊相比,mdt完全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组织相关学科联合制定“最优”治疗方案并执行,从而保证病人受益最大化。自年起,医院便创新医疗诊疗模式,深入探索mdt发展路径,医院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现代医学分科很细,就会导致医疗学科不断进步,但综合考虑会有所欠缺。mdt的出现,对患者而言可以节省医疗费用、提高治疗成功率,同时对推进各个医院的综合诊疗能力也大有裨益。”医院副院长吴磊介绍称,医院每年会遴选出6个mdt诊治小组,改善病人就医模式。目前,医院普外科肿瘤五年生存率也因此不断上升。
今年恰逢医院建院90周年。值此之际,院方将继续提升学科诊疗能力,将多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协同推进。“这样才能更精细化、更协同化、更复合化地提升整个医疗能力,来更好地服务整个普陀区东南板块的老百姓。”吴磊说。
记者:陶钦忆
编辑:陆佳妮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数字化转型“加速度”,超额完成全年目标
?普陀这一小区“红色联盟”助力老楼加梯!
?苏州河畔的这家小院餐厅,你去过吗?
?这群普陀人为“一老一小”送上定制的食安知识课堂
?为看演唱会重金求票,不料“票财两空”
上观号作者: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