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不善、泥沙淤塞、河道萎缩……如何让农村河道治理像村民生活水平一样大大改善?枣庄市薛城区将农村水系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累计实施水系治理32公里,清淤万立方米,新增结构调整面积1.5万余亩,一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乡村美景在薛城徐徐展开。
打通一条河“一举三得”
潺潺流水、鸟语花香,走进种楼村,最引人注目的当数穿村而过的回灌河。
说起种楼村的变化,当地村民最有发言权,“之前就是一个臭水沟,出门都得绕道走。”村民褚福平告诉记者,如今河道里莲花绽放、喷泉定时开放,成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常庄街道人大主任郭庆海告诉记者,回灌河全长约12公里,流经承载城区近30万人生活用水的金河水源地,流向微山湖。“回灌河曾经至少六七处不畅通,出现断流,没有实质性补给水源地的作用。而且水流不畅带不来活水,水质无法保障,会引发一定的污染。”
年,常庄街道借由美丽乡村连片治理,提出“以水为媒,串珠成链”的规划,通过做活水文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我们以回灌河为轴线,打造‘九龙泉’景观带,清淤疏浚,拓宽河道,建设桥涵闸13处,砌筑护坡19公里,建设休闲驿站5处,打造美丽的田园风光。”水系贯通后,上游水源涌入清流,回灌河层层过滤后下渗,又能补给金河水源地。同时,在老河道基础上进一步开挖,延伸成23公里的景观河,把延岸12个村串联起来,达到“旱可浇、涝可排”的农业生产条件。
打通一条河,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补给了城市水源地、助力当地农业生产,“一举三得”让常庄街道尝到了甜头。
“一加一减”让乡愁回归
“三期工程下来需要多万元,钱从哪里来?”郭庆海坦言,这对于基层政府而言,意味着不小的财政压力。“我们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三部分,一是来自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水利项目资金,三是依靠街道财政和村级自筹。为了节约资金,不得不细算经济账。”
郭庆海告诉记者,在对河道清淤和拓宽中,挖出40多万立方土。大量的土方往哪放是个难题,雇运输公司外运需要花费大量资金。恰巧常庄街道境内有座黄龙山,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采石破坏了山体,巨大石块裸漏在外,以致寸草不生。“我们组织人员调研后决定把土方运到山上,回填治理黄龙山体,既解决了难题、节省了外运费用,又让黄龙山重焕生机。”郭庆海算过一笔账:“河道土方外运运输费一方15元,需要花费多万元。而山体覆土购买土方每方价格20多元,这‘一加一减’节省了多万元。”
目前可视范围内,黄龙山损毁山体修复治理率已达到%,栽植各类苗木40万多棵,山体绿化余亩,山体治理工程全面结束。“一辈子在黄龙山下生活,原来是见风就来一层土,现在看见荒山变成了绿山,出门遛弯也不怕吃沙子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居住在山脚下的75岁老人于成敏激动地说道。
探索水生态建设新途径
在薛城农村水系治理过程中,治理成活水的典范不只回灌河一条。位于沙沟镇的圩子沙河治理前是断流的一滩死水,治理后成为集防洪、生态、景观、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滨水区。村民赵士顺告诉记者,治理后的圩子沙河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游玩,“晚上有喷泉演出、五彩的灯光,还有旋转的大水车,引得小朋友们欢声笑语。”
今年以来,薛城区加强小流域水环境治理,扎实推动大沙河上游段治理项目、湖东滞洪区项目、蟠龙河综合整治项目等水利工程,编制薛城区河湖库水系连通规划方案,在综合整治主要河流基础上,对村内外河道沟塘进行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整治。加快推进实施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提取微山湖水,经骨干河渠自流至库塘,实现区域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构建城乡河库相连的水循环体系,实现城乡水域环境的提档升级。
同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探索出一条“活水、净水、亲水”的水生态建设新途径。按照“生态+”理念,深挖薛城水文化,把治水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等结合起来,打造沿河美丽乡村风景线,让人们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探索出一条人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王德琬通讯员张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