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的一位老人家,因为3天吃了20多个柿子,导致肚子疼了2天,到医院急诊检查才发现,是因为吃柿子引起了急性肠梗阻。经过医生的胃肠减压、补液等治疗后,才得以缓解。
进入秋季,柿子成为很多人的最爱。中医上讲,柿子能够滋养肺气,对于咳嗽、痰多的人效果较好;柿子还能生津止渴,对于津伤导致的口渴、口干,吃柿子能够生发津液,止渴的作用;另外,柿子还能够清润大肠,对于便秘、排便困难等,有一定的效果。
除了上述的功效之外,柿子对于心血管系统,也有较好的作用,尤其在降低血压方面,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但是,柿子虽好,它含有一种化学成分叫“鞣酸”,这种化学成分含量较高,在胃内会与胃酸接触,形成一种不溶于水的沉淀物,这种物质会和食物混在一起,越滚越大,最终形成“柿结石”。
如果这个结石较小,还能够通过胃肠道随着大便排出体外,但如果结石较大,停留在胃内,就是咱们经常听老人说的吃柿子会形成“胃结石”。这种结石如果不加处理,会刺激胃粘膜,引起胃出血、胃溃疡,严重的还可能引起胃穿孔等严重后果。
当结石跑到肠道内,如果大便干燥,会和大便一起,造成肠道堵塞,大便无法排出,就形成了肠梗阻。
医生提醒,柿子虽然好吃,但吃柿子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每天最多不超过2个。对于老人和孩子来说,由于胃肠道功能减退,更应该注意,每天最多吃一个为宜。
2、不要空腹吃。空腹的时候,由于胃酸较多,酸性较大,这时吃柿子,鞣酸在胃酸的作用下,容易形成结石。
3、不要和海鲜、螃蟹一起吃。因为海鲜、螃蟹等富含动物蛋白和钙质,与柿子同吃会让鞣酸与蛋白结合,产生柿结石。
4、糖尿病患者尽量少吃。因为柿子的含糖量很高,糖尿病如果没有注意调整饮食总量,柿子还是最好不吃或者少吃。#男子三天吃20多个柿子致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