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肠梗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病例分享必需脂肪酸缺乏症
TUhjnbcbe - 2021/3/17 2:24:00
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猜字谜:

“屋前双鸟栖枝头”---打一字

“日常排一排,健康伴你行”。没错,谜底就是“屎”。“屎”主要是由消化后未被吸收或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消化道的分泌物、肠壁脱落的细胞、大量细菌和无机盐及水等组成。谈“屎”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会觉得很重口味,但对我们检验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寻宝”的过程。今天就带大家来一次“寻宝”之旅。

简要病史

主诉:

患者,男,55岁,因“间断腹痛,腹泻3个月”入院。

现病史:

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腹痛3个月,多位于脐周、下腹部,呈阵发性,伴有腹泻,呈腹痛-便意-便后缓解,偶有粘液及脓液,未见血便、黑便,伴有排便不尽感,无明显里急后重感,无明显腹胀,无恶心、呕吐、发热等不适,无乏力、消瘦、纳差、体重减轻。

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尚可,饮食可,睡眠可,小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结核、肝炎史,无重大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及献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随当地。

专科情况:

体温:36.6℃,脉搏:78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59mmHg,体重70Kg;神志清,精神尚可,心率:78次/分,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全腹软,右侧腹部及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肠镜检查示:横结肠占位,结肠多发息肉。

初步诊断:

1.结肠占位;2.结肠息肉。

诊断依据:

1.间断腹痛,腹泻3个月;

2.全腹软,右侧腹部及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3.肠镜检查:横结肠占位,结肠多发息肉。

入院当天检验报告入院次日粪常规检验结果

根据病史及上述检验结果不难发现,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增高,血常规显示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含量减低,呈小细胞性贫血,这可能和患者慢性或间断性出血有关(隐血阳性)。“宝藏”一般喜“阳”,让我们继续寻找。

时隔三日粪常规检验结果

粪便涂片瑞氏染色

找到“宝藏”:异常细胞,考虑肿瘤细胞。

看到这,作为一个检验工作者最大的发现莫过于此类异常细胞,粪常规单子上备注好一发就完事了。可这就够了吗?也确实够了,毕竟没漏检。

不不不,从头再看一下此病例思考个问题?

为什么患者两次粪常规检验结果会如此不一?

查阅资料发现:

(1)患直肠息肉时的大便表现,取决于息肉是否受损和大便是否干结。大便正常、没有便秘或肠炎等病理状态,息肉表面黏膜完整的,其大便没有异常表现,病人也没有症状。从大便方面完全不会看到息肉的症状或体征。而如果病人存在大便干结、慢性便秘、急性或慢性直肠结肠炎的,则可能导致直肠息肉表面破损,其大便的表现就是大便表面有点状或片状血迹。

(2)下消化道出血,可见大量红细胞,极少量白细胞。

猜想:在排除检验前患者标本留取及运输无异常的情况下:患者间断腹泻,三个月来偶有粘液及脓液,无血便、黑便,精神尚可,说明患者息肉受损不严重(可自行修复),患者腹泻,一日不止一次排便,第一次粪常规检查时息肉可能处于良好状态,而此时粪便里之前的红细胞早已被破坏,未见血便及粘液,因此可能出现第一次如上的结果。

病理结果最终诊断:结肠癌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3:1。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结肠癌主要为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大体形态呈息肉状、溃疡型等。结肠癌可沿肠壁环行发展,沿肠管纵径上下蔓延或向肠壁深层浸润,除经淋巴管、血流转移和局部侵犯外,还可向腹腔内种植或沿缝线、切口面扩散转移。慢性结肠炎患者、结肠息肉患者、男性肥胖者等为易感人群。

临床表现: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中晚期可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而后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腹痛,黏液便或黏血便。肿瘤溃烂、失血、*素吸收后,常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下肢水肿等症状。如出现腹胀、腹痛、便秘或不能排便,体检见腹部膨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听诊闻及肠鸣音,提示可能出现不全性或完全性肠梗阻。若肿瘤与网膜、周围组织浸润粘连,形成不规则包块。晚期可出现*疸、腹腔积液、水肿等肝、肺转移征象,恶病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肿瘤远处扩散转移的表现。

患者自第一次住院后,积极配合治疗,由于结肠癌发现的早,未进行手术干预。常年以来定期复查,近日患者在本院粪常规检验结果如下:

粪便涂片瑞氏染色:

不难发现这些涂片中有不少红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以及一些异常细胞。仔细观察这些异常细胞:胞体大,胞核大,核仁大且明显;单核,双核细胞都可看到;胞质中有空泡,呈云雾状,深染有融合,可见圆形细胞围腺样结构以及细胞成团聚集现象,符合肿瘤细胞的特点(似腺癌)。

腺癌细胞形态特征:

1.分化较好的腺癌细胞:癌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成排脱落者可呈不规则的柱状。胞质丰富略嗜碱色,质内可见粘液空泡,常呈透明状,有的空泡很大,核被挤压在一边呈半月状,有时可在胞质内见到圆形细胞围腺样结构;细胞核为圆形或卵圆形、略畸形,染色质丰富,略深染,呈粗网或粗块状,可见1-2个直径可达3-5μm的大核仁,且核常偏于癌细胞的一侧。

2.分化差的腺癌细胞:癌细胞体积较小,胞质少,嗜碱色,少数癌细胞胞质内可见细小的透明状粘液空泡;胞核呈圆形、半月形或不规则形等,畸形明显;染色质明显增多,呈粗网或粗块状,分布不均,核边增厚,可见明显核仁。成团脱落细胞胞质边界常不清,胞核位于细胞团边缘,致边缘细胞隆起,使整个癌细胞团呈桑椹状。

总结与体会01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检验标本量日益的增多,自动化分析仪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中。但是,粪便检查目前还基本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尚未有质控品生产供应;这可能与患者多样饮食、标本自行留取、粪便有形成分复杂多变,难与统一标准等有关。而便常规对消化系统疾病以及肠道微生物检测很重要,常规检查方法主要有目视检查、显微镜检查和化学检查三种。其中,显微镜检查是粪便常规检查的关键环节,对了解消化道及肠道的肝、胆、胰腺等器官是否有炎症、出血、肿瘤和寄生虫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操作者首先要高度重视,不惧脏与臭,还要勤于涂片染色,尤其是对隐血试验阳性的标本争取做到次次染色观察,严格遵守相应操作规程,尽可能防止技术失误。

02

近年来,大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但大肠癌的症状体征均无特异性,致使临床上确诊的大肠癌大部分为中、晚期,临床治疗效果差,5年生存率极低,如能早期诊断出大肠癌,可使90%以上的患者得到治愈。因此,粪常规中的隐血试验以及脱落细胞的检查对大肠癌的筛选诊断工作非常重要。但由于粪便中食物残渣种类甚多,有形物形态复杂多变,所以在粪便的分析过程中,粪便的形态学检验对检验人员的要求较高,其要求检验人员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和高标准的镜下检测的识别能力,而且还必须正确掌握分辨的有形成分和鉴别方法,避免异常成分,尤其是异常脱落细胞的漏检,这样的检验人员做出的检验结果才具有可靠性。

至此特别感谢病例提供及审核者:

医院李帅老师

[1]结肠癌百科

[2]魏春华.粪便检验技术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05):-.

[3]杨巍.浅析临床检验中的便常规检验[J].中国医药指南,,15(31):67-68.

[4]林立群.腹泻患者粪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7(49):+.

END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病例分享必需脂肪酸缺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