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李若楠、戴天骄、萧君玮
近日有媒体报道,贵州一13岁男孩将“磁性笔”中的两颗磁力珠吞进了肚子,腹痛10天,造成肠胃穿孔。其实,在磁性笔出现之前,在玩具中也有类似的磁力珠,造成很多儿童意外伤害事件。
批发市场内,有多种样式的磁性笔出售。图片来源:成都商报
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从医院获悉,儿童因误吞类似磁力珠而就医的情况时有发生。医生提醒,这些磁力珠磁力很强,可能隔着肠壁吸在一起造成缺血坏死,或是出现肠梗阻,严重者危及生命,父母发现医院就诊。
图片来源:成都商报
“仅最近两三年间,我们就接诊五六名类似患儿。在与本地和外地儿科同行交流的时候,也时常听到这样的病例。”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徐伟珏说,他们接诊的患儿中很多是误吞了一种叫巴克球的玩具,这些带有磁力的小球直径大约0.5-1厘米左右,五颜六色的。患儿大多是两三岁儿童,以为小球是糖果,所以误吞。也有一些低年级小学生,好奇心比较重。
强力磁铁套装,套装中含有两个及以上的小型强力磁铁,可以做成多种造型。图片来源:国家质检总局
在与身边的人交流后,徐伟珏医生发现,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以为小球是圆的,孩子会拉出去,不会有损伤。但其实并非如此。徐伟珏医生说,这些小球的磁力很强,有实验显示,相距4厘米,即便隔着东西,这些小球也会吸在一起。“如果是连续吞下,小球吸成一条,自主排出的可能性比较大。肠子是弯弯曲曲的,如果是间隔一段时间吞下多颗,小球则可能是隔着肠壁吸在一起。”
徐伟珏医生表示,如果隔着肠壁吸在一起,对肠壁持续压迫,会造成出血坏死,表现为肠穿孔,或出现肠梗阻,严重者将危及生命。由于吸力强,很难将磁力珠分开,这也给异物取出带来难度。
伤害事故示例。图片来源:国家质检总局
据介绍,医院接诊的患儿中最多的吞下5颗,造成多处肠穿孔。曾有8岁男孩吞下磁铁40个小时,两个磁铁将大小肠挤压在一起,造成腹部肠段三处坏死。最近一次是今年9月份前后,患儿连吃4颗,所幸直接连在一起,在密切观察之下顺利排出。幸运的是,这些患儿经过治疗都恢复良好。
医生供图
案例:
今年10月,上海一户二宝家庭,2岁的妹妹吞下哥哥的巴克球,足足有19颗,有一排珠子穿出了胃壁。
还有患儿最多吞服了40多颗巴克球,甚至有一个患儿尿道里塞了十几颗……全国范围内,吞服下类似磁力珠的案例不在少数。
伤害事故示例。图片来源:国家质检总局
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曾发布磁力玩具消费预警(←点击查看预警详情):
不要让8岁以下儿童玩耍含有强磁性小零件的玩具,以防儿童误吞或吸入强磁性小零件,造成窒息、肠道穿孔等伤害;8岁及8岁以上的儿童在玩耍此类玩具时,家长应仔细阅读相关的警示说明,并做好监护和必要的提醒,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发声磁铁玩具,此类玩具一般包括两个单独的磁铁,两个磁铁互相吸引并碰撞时会发出声音,又称“响磁”。图片来源:国家质检总局
选购磁铁玩具时,应检查产品说明书及产品标识等是否齐全,包括生产厂家名称、地址、产品名称、型号、安全警示语、适用标准等。并根据产品的适用年龄段,选择适宜的产品。
伤害事故示例。图片来源:国家质检总局
预警中还提到,如果监护人发现儿童误吞或吸入磁性小零件,或者儿童出现突发性的腹痛、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疑似吞食磁性小零件的临床症状,应立即送医进行救治。在已发生的事故中,部分儿童在吞食磁性小零件的初期仅表现出疑似流感症状,有可能造成误诊,延误救治,会对儿童造成严重伤害。
伤害事故示例。图片来源:国家质检总局
据媒体报道,年实施的美国玩具安全标准ASTMF-就对3-8岁使用的玩具中有关危险磁体的安全性和警告标识等作出了规定。之后更新的版和版ASTMF进一步加严了要求,将管控年龄扩大至14岁以下,不允许3~8岁儿童使用的玩具中含有松散的危险磁体或部件。欧盟玩具标准EN71中明确规定,玩具中的磁体强度应小于50高斯(磁性强度单位),或者其尺寸足够大并能通过“小零件”测试。年1月正式生效的我国国家标准GB.2-《玩具安全第2部分:机械与物理性能》也新增了磁体和磁性部件要求,以防止磁性材料或部件被儿童吞入而造成伤害。
那么上海地区有没有售卖这种笔呢?
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在中心城区文具用品店集中的福州路、文庙等沿街开展走访,商铺店主都表示从来没有出售过类似产品。已经从业数十年的李女士就表示,她们一般都只卖来自晨光、得力等大品牌的笔具,这种笔看上去就有隐患,不太敢卖。
记者在淘宝上搜索了相关信息,在本地文具网店中,仅有两三家网店贴出了一款条形磁铁连接起的磁力球笔,库存显示有35件,但记者留言询问,店家始终未回应,记者注意到,这款笔的销量常年为零,也没有买家留言。
淘宝截图
不过类在非上海地区的网店,这类磁力球笔则赫然在售,不少网店销量可观。一名卖家向记者表示,完全可以走物流发往各地。
编辑:唐梦葭
更多精彩新闻可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新民晚报移动客户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