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生开始,小宝宝就经常出现便秘的情况,甚至腹部还一天比一天涨了起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孩子是患上了什么疾病吗?
近日,医院多学科联合协作,为一名刚出生40天左右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施行“内镜下结肠内置管减压引流术”。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可减少患儿后续治疗的痛苦,还可为患儿家庭减轻经济负担。
接受手术的患儿名叫小月月(化名),从出生以来,小月月经常便秘,腹部日渐隆起,经医院小儿外科专家诊断,小月月是患上了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在临床的首诊患儿当中,大部分是3个月以下的小婴儿或是新生儿。在新生儿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胎便排出延迟、腹胀、呕吐等低位肠梗阻症状,会造成患儿营养不良、发育迟缓,若不及时治疗,甚至会造成死亡。
贵医附院小儿外科副主任医师杜君介绍:新生儿巨结肠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进行扩肛,采用温生理盐水清洁洗肠,服缓泻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等。由于部分患儿直肠与乙状结肠弯曲成角,插管和灌洗非常困难,操作不当会引起穿孔,所以临床上常采用结肠或小肠造口术,择期再进行根治手术,治疗周期约半年到一年左右。
“小月月的直肠和乙状结肠弯曲成角,无法通过普通方法进行灌肠减压,且婴幼儿的肠壁较为脆弱,在洗肠过程中容易出现肠穿孔现象。”基于多方考虑,杜君为小月月制定了新的治疗方案。新采用的“内镜下结肠内置管减压引流术”是防治巨结肠危象的简便易行且有效的方法,通过该技术使患儿在新生儿期解决患儿排便困难问题,待患儿情况好转后再行巨结肠一期根治手术。
第一期手术操作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医师许良壁及其团队完成,置管仅用时不到十分钟,但许良璧主任介绍:“婴儿的手术难度是成人的十倍,再加上小月月的直肠与乙状结肠明显弯曲成角,视野非常不好,功能最差的狭窄段连正常的排气都不能通过,虽然手术时间很短,但手术难度已经达到四级。”
目前,小月月恢复良好,腹胀情况已经消失;再经过1至2个月的持续置管引流治疗,待营养状态改善,即可返院接受巨结肠根治手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