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肠梗阻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专家笔谈关于袖状胃切除术现状和未来的思考
TUhjnbcbe - 2021/11/1 23:25:00
美国代谢和减肥外科学会(ASMBS)数据显示,近几年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逐渐成为减重外科开展最多的术式,2019年国内张忠涛教授团队牵头的大华北减重与代谢手术临床数据库2206例减重手术统计中,袖状胃占比81.6%;王存川教授团队的2019中国肥胖代谢外科(COMES)数据库统计的7445例减重手术中,袖状胃占比85.78%。在中国,袖状胃手术也是开展最多的减重术式。相比腹腔镜胃旁路术,LSG能达到相似的减重效果,也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肥胖相关合并症,同时LSG不改变食物正常流出道,术后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学习曲线短和术后实施修正手术的可行性高,逐渐取代胃旁路术的主流地位。LSG的出现,相比于胃旁路,降低了减重手术开展的门槛和技术难度,大部分富有腹腔镜手术经验的胃肠外科医生均可以开展,客观上推动了减重代谢外科在中国的发展,在LSG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代谢外科医师更需冷静、全面地对LSG进行再思考及提出合理建议,包括技术指标的标准化,围手术期的安全,远期并发症的预防,术后体重反弹的应对等。

1988年美国医生DougHess完成首例开放袖状胃切除术(SG),作为胆胰转流十二指肠转位术(BPD/DS)的第一部分手术,当时是一种过渡性的术式。由于其良好的治疗效果,许多患者不再需要或不愿接受第二步手术,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减重术式。几十年的发展,逐步规范操作要点及技术指标:胃底和大弯侧的完全游离,32~36Fr支撑胃管,距离幽门2~6cm作为切割起始点,完全切除胃底和胃大弯,完整保留幽门。在临床操作中,我们发现LSG看似简单,做好并不容易。如胃底部游离时,胃短及胃后血管的离断过程中非常容易引起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或者损伤脾脏上极,许多医生为了安全宁可保留部分血管分支,从而导致胃底部切割不完全,增加病人未来复胖的风险。胃窦部切割过程中,与胃角切迹的距离把握不当,极易引起残胃的扭转或者狭窄。胃食管交界处是胃漏最易发生的部位,如何在充分游离和保留血供之间达到平衡,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残胃的切缘缝合在许多中心已经成为常规,但是缝合的目的是预防漏还是预防出血,是全层缝合还是内翻缝合等等,都与主刀医生的经验密切相关。

减重代谢手术作为一种治疗良性疾病的医疗技术,并发症尤其是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是病人及家属都难以接受的结果。2019版《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将并发症分为近期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前者是指术后6周内,后者是指术后6周后发生的并发症。大多数减重外科医生将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家笔谈关于袖状胃切除术现状和未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