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张某,男,44岁,在天津工作,于年6月14日无诱因出现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及纳差,至医院就诊,完善检查后诊断"肠梗阻",期间行腹部CT平扫后未明确肠梗阻原因,给予"灌肠、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好转,后患者出现纳差,近两月体重下降10公斤。年6月27日患者再次出现腹痛及腹胀等,医院,再次诊断"肠梗阻",伴全身疼痛及后枕部麻木,为进一步诊治,于年7月15日至年7月27日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完善一系列检查(血常规、凝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心肌酶谱、心梗标志物、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功能、抗核抗体谱、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磷脂抗体、胃肠镜及头颅MRI)均未见异常,仅铁蛋白.24ug/L高于正常(正常参考值21.81-.66ug/L),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乙肝e抗体阳性及乙肝核心抗体阳性。诊断不明,此时,患者的诊断及下一步的治疗陷入了僵局。
消化内科洪巧主治医师意识到患者病情的疑难复杂性,于是组织神经内科、骨科及疼痛科等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考虑到患者存在四肢肌肉酸痛,大家建议请风湿免疫科会诊进一步排查风湿免疫病,在收到会诊通知后,风湿免疫科马家胜主治医师当天去会诊患者,患者表示住院10多天病情仍未能有效缓解,已经预约好了医院的专家号,计划当天办理转院,听到患者这些话语,马家胜主治医师深深思考,很多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情况或者疑难杂症都可能最终诊断为风湿免疫病,那么这个患者是不是风湿免疫病?能不能在医院这个层面解决?
这些疑问萦绕在马大夫的心头,于是马大夫仔细采集患者病史、认真查体及详细翻阅所有病历资料。梳理了患者的病情特点:患者44岁男性,反复肠梗阻,四肢肌肉酸痛,伴睾丸疼痛,近两月体重下降约10公斤,有“肝炎”病史,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体及乙肝核心抗体阳性。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马大夫结合所掌握风湿病知识,发现患者正符合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的结节性多动脉炎的分类诊断标准,于是患者诊断迷雾终于打开。转入风湿免疫科给予专科治疗不到一周,病情很快得以控制,患者高兴地告诉我们已经好了一大半,医院的诊治水平很满意。
结节性多动脉炎是一种累及中、小动脉全层的坏死性血管炎,可有肾小动脉血管炎,但没有肾小球肾炎以及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的血管炎。随受累动脉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多样,以肾脏,心脏,神经及皮肤受累最常见。结节性多动脉炎是一种少见病,是马大夫独立诊断第1例,其发病率相差很大,年发病率从英国的0.46/10万人到乙肝高发的爱斯基摩人的7.7/10万人。
多年来“风湿免疫科”被比喻为电视台的鉴宝节目,在临床上发热找不到“感染”、“肿瘤”证据,或多脏器、多系统受累无法以特定的疾病解释,或自身抗体阳性诊断不明者都被扔进了“风湿免疫科”这一“百宝箱”。对这些所谓无人收留的“物品”,风湿免疫科医师像鉴宝人一样去分门别类,去伪存真,找出闪光点,及时作出诊断和处理。
医院风湿免疫科作为濮阳市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委单位,在李凤菊主任的带领下,继续加强与兄弟专业科室的交流合作,更好地造福众多常见风湿免疫病及疑难病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