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突发腹痛、呕吐
阵发性哭闹
果酱样血便
家长需警惕
肠套叠
什么是“肠套叠”?
肠套叠是指一部分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的肠管之中,临床上出现急性肠梗阻的症状。肠套叠占肠梗阻的15%~20%。
肠套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
继发性肠套叠则多见于成人
绝大数肠套叠
是近端肠管向远端肠管内套入
逆性套叠较罕见
不及总例数的10%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肠套叠”呢?
?饮食改变:出生后4-10个月,正是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的高峰期。
?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会盲瓣过渡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
?病*感染
?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
?遗传因素
出现"肠套叠"会有什么表现呢
阵发性哭闹:腹痛突然发生,疼痛时病孩面色苍白,出汗,下肢屈曲,有些病儿并不啼哭,表现烦躁不安,持续数分钟而突然安静,玩喜如常,但不久后上述情况又重复出现。
呕吐:腹痛发作以后即出现,初起较频繁,随后可减轻,吐出物多为胃内容物。患儿常拒绝哺乳或拒食。到后期如发展为完全性肠梗阻时,常见呕吐物为粪便样带有臭味。
腹部肿块:在病儿安静或熟睡时,腹壁松弛情况下,在腹部可摸到"腊肠样"的肿块,如为回盲型,则肿块多在右上腹部或腹中部,表面光滑,稍可移动,腹痛发作时,肿块明显,肠鸣音亢进,右下腹有"空虚感"。但在就诊较晚的病儿,由于明显腹胀或腹膜炎存在而使肿块不易扪清。
果酱样血便:为肠套叠最重要症状之一。发病后4~12小时,就可出现紫红色或"猪肝色"大便,并有粘液。直肠指诊指套上可染血迹,有时可触到套叠之头部。
肠套叠不要怕!
锦欣妇儿来帮忙
我院目前采用
超声引导下水灌肠复位法
成功率达95%
门诊治疗
无须住院
?肠套叠水灌肠复位后护理?
?若患儿肠套叠复位成功,表现为:
①可安静入睡,无哭闹,未诉腹痛。
②腹部未扪及明显包块。
③开始排大便,可有粘液血便排出。
?密切观察患儿腹痛、呕吐、腹部包块、尿量等情况。
?若出现以下情况,需要通知医生进一步处理:①仍有烦躁不安,伴阵发性哭闹或阵发性腹痛。
②腹部扪及包块。
③精神、意识欠佳,生命体征异常。
?水灌肠术后肠道会发生水肿,需禁食24小时,予以补液,随访尿量,见尿补钾。24小时后复查b超未见肠套叠征象,可恢复进食。
·欣医生-陈涵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锦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