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肠梗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被美国医生摇头说N0的她,第6次手术重获
TUhjnbcbe - 2022/10/15 13:38:00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薛建国

因同一病症,5年内,她已历经5次手术,其中有3次是腹部全开的大手术。一个月前,病情复发被美国医生摇头说“N0”的她,在浙大二院又进行了第6次手术,半个月后,肿瘤指标物从多降至90多,趋于正常值,手术获得极大成功。这样几无可能的手术,不仅对患者是个精神和意志的考验,对医生则更是一个技术和责任的挑战。

肿瘤很猖狂,奈何有“神刀”

手术一月有余,金贞(化名)状态恢复得非常好,用她的话说能吃能睡,连梦都没有一个。

今年六十多岁的她,这些年生活得真不容易。原本以为,退休后能够品味一番“最美莫过夕阳红”,谁知刚退下来不久,就检查出得了恶性程度很高的胰腺癌,且是晚期的。生死面前,温馨和从容无缘于她。

但很快,她就从天崩地裂般的绝望中醒悟过来,因为她有在高校工作的经历,这决定了她的思想和眼界,回避不是办法,放弃就是软弱;一旦示弱,肿瘤就会越发逞强。痛定思痛,积极面对,与之斗争才是惟一的出路。

视觉中国供图

第一次手术非常成功,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亲自主刀,胰体尾和脾全部切除,手术创面很大,清扫很干净。半年后,可恨的肿瘤再度来袭。无奈,医院又进行了第二次开腹手术。胰腺癌的恶性程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手术后容易出现胰液渗漏;二是手术后复发转移率高。所以,手术后的定期检查很重要,二次手术后不久,在定期检查中即发现,有多个转移瘤。因为发现及时,肿瘤还不大,所以第三次采用的是微创冷冻消融手术,这对病人的伤害较小。

去年8月,她去美国看望儿子,儿子很优秀,在美国硅谷从事国际领先的技术工作。到美国不久,她的身体就出现了状况,疼痛、呕吐,食物吃不进。儿子带她看美国医生,这本来是她此行的一个心愿,希望在美国就医,这也是国内亲朋好友的建议,因为不少人总以为美国有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治疗理念。美国医生给她先做了腹腔镜探查,这是她腹部的第4次手术。探查结果,是胰腺肿瘤又一次复发,侵犯到大肠,造成肠梗阻,遂引起疼痛、呕吐、食物不进等症状。改变这种状况,腹腔镜手术完成不了,几天后美国医生又给她进行了第5次手术,这是一次大的剖腹手术。

然而,腹部打开后,所采取的方法的却不是积极的,仅将梗阻的一段肠子切除,再把两端连结上即告完成,而根本性问题肿瘤并未切除,可以说,这是一个治标不治本或者说是姑息性的手术,手术效果可想而知。半年前,在短暂的缓解后,她再次出现肠梗阻,疼痛难忍之下,医院都认为已不能手术,儿子也再次咨询美国当时手术医生的建议,要求手术,这位医生连连摇头说“NO”,告诉她腹部伤痕累累,已经不具备手术基础了,让她用用药算了。无奈之下,她回到国内,采取了保守治疗,对症吃些药物治疗。

越是高难度的手术,越能激发他们的信心

今年医院成了高危之地,本来就体衰力医院就医,每天在家中煎熬,因为肠梗阻,不想进食,也不敢进食,担心食物过消化排解不了,造成肠道破裂,只能靠点流汁活命度日。一次次手术,如同一次次的磨难,意志薄弱的人恐怕早就被击垮了,然而她却变得越发坚强。

“只要有一口气在,我就要同肿瘤君战斗下去,把它打败,让它滚蛋。”但她心里十分明白,自己的这种状况一般医生不愿再接手的,在一个“千疮百孔”的人身上再施行手术,危机四伏,困难重重,美国医生当“甩锅侠”不是没有道理。在家乡浙江杭州还有谁愿意来当这个“接盘侠”?

她求助于浙江大医院一位熟悉的非相关领域的专家,专家给她推荐了彭淑牖和李江涛教授并告诉她,彭教授是一位德高望重、在国际肝胆胰外科领域影响巨大的专家,是美欧等多个国家的医学荣誉院士;李江涛教授是彭教授的学生,也是一位杰出肝胆胰外科专家,曾荣获全国中青年医师手术大赛第一名。这些年师徒二位频频联手,完成了多起高难度手术,把“绝望”变成“希望”,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彭淑牖教授、李江涛教授共同出席国际学术会议

对这师徒二人来说,越是高难度的手术,越能激发他们的信心。只有在攻坚克难过程中,才能有新的突破,有新的获得,而这代表的就是医学的进步。当院内同事把金贞这个病人介绍给他们的时候,他们表示,无论是什么病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一定会付出十二的努力。

一个多月前,病人入院,首先要进行一系列的术前检查,医生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评判是否有手术价值,最终确定要不要手术。这个时间一般不会太长,但对于金贞来说,有点度日如年的感觉,尽管她很坚强,但再坚强也有害怕和恐惧,这对有正常情感的人来说,一点也不奇怪。久病成医,她很清楚经历多次手术后,自己腹腔内大概是个什么状况,医生还能下刀吗?

两位专家来同她谈话时,她从他们脸上读懂了两个字:自信!“这个手术我们能做,而且请您放心,我们一定能够做好。”彭教授在说这句话的时侯,轻言慢语,但每个字都那么的坚定有力,她悬着的心一下子落到了实处,“看来这次又有救了。”

但师徒二人来说,他们很自信,并不意味着这是一个简单的风险系数不高的手术。事实并非如此,仍然必须面对艰难加挑战。挑战之一,这是个不能定型的手术。前期的多次手术,对腹腔内的组织结构带来想像不到的变化,手术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情况的出现,迅速调整手术方案,这对医生的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是个极大考验;挑战之二,检查报告显示,肿瘤的根长在胰腺上,但枝蔓已经延伸到大肠、小肠和残留的胃里以及周围的组织里。每次手术,都会有新的创面形成,而一些病变组织切除后,各种器官必粘连在一起,形成“一团肉”。这“一团肉”里,坏里有好,好里有坏,好坏纠缠在一起。这个手术成功于否,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把好坏彻底分离开来,保护好的,切除坏的。这种分离充满风险,因为这团肉里,隐藏着数根重要的血管,就好比定时炸弹上的导线,一旦剪错就会爆炸,就像拆弹,又要保留重要血管和器官,又要把复发的肿瘤清除干净。同样,在对肿瘤分离过程中,稍有不慎,血管就有可能受器械所伤,而血管一旦破裂大出血或受到损伤,病人可能就下不了手术台或术后出现肠坏死。有的出血即使能够控制,手术创面也会因为血污导致界面不清,创面清扫不干净,影响手术效果。

师徒联袂登台,慢功出细活

手术这一天,师徒二人联袂登台。慢功出细活,手术从早上9时开始至晚7时结束,长达10小时。手术涉及膈肌、全胃、胰腺残端、小肠、横结肠、后腹膜6个器官的切除,3个肠吻合。这在二位教授近年来和手术史上,如此漫长的手术时间已不多见。一是他们有丰富临床手术经验,二是手术器材及手术方法有了较大改进。但这个手术的特殊性,需要他们拿出绣花的功夫。

彭淑牖教授(左一)、李江涛教授(右一)在共同手术

分离过程很漫长,两位教授要做事,就好比用发丝把一块内脂豆腐提溜起来,难度可想而知。好在他们除了经验,还有“神刀”。这个神刀就是彭教授发明创造的、获得过国家科技大奖的“多功能的吸刮器”。无影灯下,一位主刀医生,身旁站着助手、护士多人,不停地给其递刀换剪,气氛显得十分紧张,这是我们通常所知的手术室内的一个场景。“多功能吸刮器”将七刀八剪的功能汇集在一把刀上,这把刀同时具有切、割、吸、刮、耙、凝的功能,不但方便省时,而且打破了许多过去外科医生不敢触及的手术禁区。它的出现被国际医学界称之为“外科手术史上的一次革命。”这也是奠定彭教授国际医学地位的重要成果之一。在这次分离过程中,“神刀”再显神奇。病变组织切开,“神刀”的各项功能都得到了充分发挥,耙是让血管暴露出来,吸是把创面上耙出来的肿瘤碎屑清除干净,从而使界面清晰;凝则是将出血点如电焊般的及时加以控制。分离成功,既完整的切除了肿瘤又保留了重要血管和器官。

术后5天,病人起床。15天后,通过血液检测,病人胰腺肿瘤指标,由多降至90多,趋于正常。彭教授欣慰地告诉记者,术前设定的两个目标达到了,初步目标解决肠梗阻,长远目标,尽量根治。

彭教授说,高难度肿瘤手术,中国医生的实战经验远比外国医生丰富,请相信中国医生。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1
查看完整版本: 被美国医生摇头说N0的她,第6次手术重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