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给宝宝喂奶,看着宝宝惬意的进食,妈妈们一定觉得很幸福。
可喝着喝着,下一秒宝宝突然就吐了,自己和孩子一身都是奶瓣......
更可怕的是,如果宝宝吐奶时,没有及时发现,可能就要面临无法挽回的后果。
比如下面的这些新闻报道:
小小的吐奶发展成了呛奶,没有及时发现,宝宝又十分的脆弱,生命可能就这样流逝了。
吐奶对于小宝宝而言十分常见,只要在喂奶的时候多注意一些事情,宝宝吐奶的情况就能缓解很多,也就不需要有害怕呛奶的发生了。
为什么宝宝会吐奶?
几乎9成的宝宝都会出现吐奶的情况,有的是在吃得过程中,有的则是在进食之后,突然的“吐”。
其实绝大部分宝宝的“吐”奶,都不是常规含义上的呕吐造成的,而且基本上吐奶的宝宝不会有太多的不适感。
宝宝吐奶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自检:
生理性吐奶
1岁以下的宝宝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吐奶的现象,6月龄左右的会尤为频繁和严重。
这与宝宝还没有发育完全的消化系统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胃容量小、食管肌肉的张力低,而且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样垂向下方,表现出的吐奶、溢奶被归总于“胃食管反流”。
摄入超过承受能力的食物,脾胃无法运化,就会引起排斥反应,告诉家长们“我已经吃够了”,这其实也是一种保护反应。
除此之外,也会因为喂养、护理的不当造成吐奶:
喂奶姿势不当,过快、过多;喂奶时翻动孩子;两餐间隔太短,喂食太频繁。大部分宝宝吐奶的情况会在6个月后逐渐减少、好转,少部分的宝宝也会持续到开始走路的时候。
病理性吐奶
阳气足、体质好的宝宝,奶量摄入量过多,一次两次时也是可以吸收的,吐奶也会比较少。
由于脾胃运化食物需要热和阳气,所以体质寒凉的孩子会更容易吐奶,这是因为阳气不足而导致的食物运化不良。
如果宝宝在吐奶的同时,还伴随精神状态差、吃奶差,有时还伴随着腹胀、腹泻、发热、哭闹不安等不适表现。
应该尽早就医,谨防出现肠梗阻、肠套叠、食道闭锁、肠道闭锁等严重的疾病。
宝宝吐奶了怎么办?
千万不要做!
吐奶的时候有很多原因会导致宝宝呛奶,操作不当引起的窒息是很危险的。
千万不要把正在吐奶的宝宝直立抱起来,这样可能会让正在吐出的奶呛入宝宝的肺内。
如果发生了呛奶,正确的做法是先冷静观察程度,判断孩子程度的轻重。
或侧过宝宝的的脸后轻拍背部,或是让宝宝俯卧在家长腿上,用力拍宝宝的背,以达到让奶液流出的效果。
应该怎么做?
首先确认是不是病理性的吐奶,如果不是,一般不需要太过慌张和治疗,给自己和宝宝换件衣服,换个新床单就可以了。
但如果宝宝出现以下的一些表现就需要警惕甚至是赶紧就医了:
反复吐奶,或者吐奶量大;
喷射性的吐奶;
精神状态差,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表现;
吐出的物体带有*绿色、褐色甚至血色。
病理性的原因引起的吐奶,需要及时看医生,以免耽误治疗的时机。
怎么有效预防吐奶?
生理性的吐奶不是一种疾病,要彻底解决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下面的方法可以帮助宝宝有效减少吐奶的频率和吐奶量。
45°斜抱孩子
喂奶的时候,尽量能抱起宝宝,让宝宝处于45°左右的倾斜状态。
胃里的奶液能正常而不出现反流的情况,这样比躺着喂奶吐奶的机会会减少很多。
给宝宝拍嗝
一不注意宝宝在喝奶的过程中就会吸入空气,引起打嗝和吐奶。
把宝宝竖直抱起靠在肩膀上,轻轻拍打宝宝的后背,可以帮助将吞进胃里的空气排出,再将宝宝放到床上,就不容易吐奶了。
有时候也会出现不论怎么拍嗝,宝宝就是打不出嗝,一般先抱半小时左右,再让宝宝侧躺一会,也不会发生吐奶的情况。
侧躺时,即使吐奶了,也不会出现平躺下奶水堵塞鼻腔或是呼吸道的情况。
饮食有节,奶量适度
我们一直说要注意“饮食有节”、防止积食,这一点在宝宝的吐奶问题上也同样适用。
每一个孩子的食量都不同,入如果一味的追求“他家吃的多,我家的也能吃”,不仅会导致孩子接受不了出现吐奶。
更可能会因为长期的摄入超过自身能力的食物,而出现积食甚至小小年纪就脾胃虚弱了。
脾胃是孩子后天发育成长的根本,在几个月的年龄就伤及了脾胃,那宝宝以后的成长发育就会伴随着一些病症甚至是痛苦了。
脾胃受损并不会因为年纪的增长而不见哦,所以即便是处于喝奶阶段的孩子,也一定要注意适量的食物摄入。
宝宝吐奶其实并不是一件多可怕的事情,分析一下原因,就能找到正确的应对方法,不仅能让自己的心放下,更重要的是能让宝宝不再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