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长三角城市旅游时,很多上海老人会顺便去当地养老院考察一番。更宽敞的环境、更高的性价比,让不少老人想去异地养老。不过最让他们纠结的是,如果去异地养老,不仅要放弃家门口的医疗资源,他们在上海的养老补贴也会泡汤,而且当地的补贴他们还享受不到。(8月19日《解放日报》)
随着旅居养老理念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到外地养老。异地养老主要是大城市居民,去二三线城市居住养老,存在一定的收入、消费落差,乃是一项性价比较高的模式,也是众多老年人的选择。不过,受到很多现实*策制约,医保报销、看病就医、养老补贴等*策不统一,很多老年人想去异地养老,却怕两头踏空。各地*府需要采取措施,尽快打通*策“肠梗阻”,实现社会保障跟人走,以打消老年人异地养老的顾虑。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2.5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8%,养老问题也随之凸显,大城市更加急迫。目前,上海、北京、南京等户籍老年人口比例分别超35%、25%、21%,养老已是不容忽视的大事。近年来,除了传统的居家养老,诸如社区养老、养老院、时间银行、异地养老等多元化养老模式,也逐渐兴起。老年人选择养老模式时,往往会综合经济收入、养老成本、健康状况、医疗便利等因素,选择适宜自己的模式。
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的收入、消费水平很高,相对而言养老成本也高,不仅生活费用多,养老院的收费也普遍较高,部分老年人负担压力过大,就倾向于去周边的中心城市养老,不仅可以减轻经济负担,还能少花钱多享受。此种异地养老模式,就是大城市向低线城市的人口逆向迁徙,只不过主角是老年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也都出现过。
异地养老的好处多多,除了可以减轻老年人的养老负担,还有其它益处。比如中小城市的环境污染小、社会压力小,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异地养老多选择周边城市,能够促进两地服务业发展,加快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一体化进程;老年人从大城市迁出后,城市人口老化度降低,亦可减轻社会保障压力,为年轻人腾出发展空间;老年人将养老消费带入中小城市,实现溢出效应,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有助缩小地域经济差距。
目前,我国已经实现社会保障信息化改革,相关部门的信息实现互融互通,医保异地报销、养老金异地发放等都已实现,这也为异地养老提供了硬件基础。因此,各地需要进一步加强地区合作,出台异地养老保障制度,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快速审核信息,压缩异地报销手续,明确养老补贴福利跟人走,提高工作效率,落实便利化服务,彻底打通*策阻碍,确保异地养老无虞,让老年人安心养老。(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