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目前依然是我国发病人群较多的恶性肿瘤,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大多数患者发现时都已是中晚期,而治疗中晚期癌症花费更高,患者5年生存率更低。”在第27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之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在“中国癌症早筛日”启动会上如是说,她同时呼吁和强调癌症早筛的重要性,“慢病防控不能慢,一定要抓早抓好。肿瘤防治,早筛先行。”
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年全国癌症报告》,年,全国新发恶性肿瘤病例数约为.9万例,平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患癌症;死亡病例数约为.8万例,平均每分钟有4.5个人因癌症失去生命。
与会专家认为,在恶性肿瘤中,结直肠癌是最值得推广筛查的癌种之一。中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解释说,这是因为结直肠癌有三个特点:早期症状不明显、干预窗口期长、早期干预患者生存获益良好。“早期结直肠癌常常缺乏特异性症状,随着疾病进展,才会出现腹胀、腹痛等肠梗阻症状以及便血等症状。同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较长,从增生性病变到腺瘤、癌变、临床期癌以致晚期肿瘤,通常会经历5~10年,因而患者有足够的筛查、预防机会。而结直肠癌如果在早期得到干预,能够实现超90%的生存率。”
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翻了3倍,上升为高发癌症中排名第二的“杀手”。
“预防肠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在早期筛查过程中,发现肠息肉,让患者在肠癌恶化前的5~10年通过微创手术切除病灶。”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说。
哪些人群需要做结直肠癌的筛查,什么样的筛查手段和策略是科学的呢?
国家癌症中心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教授指出,“首先要了解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自40岁开始,进行结直肠癌风险评估,明确风险等级。如果属于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结肠癌的筛查,可以根据情况选择结肠镜,便潜血检测,肠CT结肠成像以及多靶点粪便FIT-DNA等筛查手段,如果有相关遗传性疾病,筛查开始时间要进一步提前。”
“可以先将人群分层,引导各人群采用适合自己的筛查方式,精准就医,让肠镜检查成为肠癌筛查的最后一个关口。”陈万青说。
王锡山强调,“癌症的管控应该从三个战略层面上加强,即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在国家层面,应做到“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增加结直肠癌预防资源投入,大力推广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及相关措施;在社会层面,医院、学会、协会等应当齐心协力,研究制定相关*策,做到“专科医生同质化,病人治疗规范化”,形成结直肠癌全链条防诊治路径;在个人层面,应呼吁和号召公众珍爱健康,提高每个人的防癌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让每个人都了解结直肠癌,并进一步意识到结直肠癌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的危害,并予以重视。最终实现我国结直肠癌的整体防诊治的大工程,让更多患者受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夏瑾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04月27日08版
本文来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