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肠梗阻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首次做肠镜发现癌变息肉从息肉到肠癌有多远
TUhjnbcbe - 2023/4/8 10:01:00

近些年来,肠道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且有逐渐年轻化的态势,很多医生说“从息肉到大肠癌,仅仅是一次肠镜的距离”,说明肠镜作为发现肠道疾病的“救命”检查,是十分重要的。福州70多岁的陈大爷就在首次肠镜检查中发现十几个息肉,其中一个还发现癌变!

七旬大爷第一次做肠镜发现癌变息肉

近半年来,70多岁的陈大爷发现自己的大便越变越细,仅剩筷子般大小,而且便秘严重。在医生的建议下,医院做了一次肠镜,结果令他大吃一惊。

原来以前陈大爷从来没有做过肠镜,这次检查,医生发现他的肠子里长了大大小小十几个息肉。其中有一个息肉经病理检测,还发现了癌变。结果,陈大爷不得不通过手术方式,切除了一段肠子。

医生表示,陈大爷肠内取出的息肉还不算最多的,曾经还发现有些患者肠子内长满了“肉疙瘩”,切下的息肉多达百个。由于部分肠息肉有癌变风险,如果民众能提升肠镜检查意识,就能更好地维护肠道健康。

那么,做完肠镜检查拿到肠镜报告怎样判断自己病情程度,发现肠息肉后要不要切除?息肉切除以后会复发吗?一起来看看医生怎么说——

40岁后肠息肉患病率可达30%以上

在肠镜报告单中,最常见的字眼莫过于息肉,在40岁以上人群中,肠息肉占到了30%以上。面对如此常见的肠息肉,是否都要一切了之?

其实,但凡肠黏膜上的突向肠腔内的赘生物都可被称为息肉,它又可分为非腺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种。

1.非腺瘤性息肉:

一般不会癌变,不用太过紧张

比较常见的是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和错构瘤性息肉。医生在做肠镜时,看到比较大的单个增生性息肉可能就直接在内镜下摘除了。

如果息肉比较小,数量又比较多,可以先做病理活检,如果病理检测结果确定是非腺瘤性的,则可不用切除。但若引起了消化道出血、肠梗阻、腹泻等症状时,可考虑予以切除。

2.腺瘤性息肉:

高度重视

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容易恶变,它们可具体分为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其中绒毛状腺瘤的更变程度最高,发展最快。

发现腺瘤性息肉都要尽早切除

直径<0.5cm的息肉:直接在内镜下用活检钳摘除或电凝。

直径>0.5cm且有蒂的息肉:可用圈套器性高频电凝电切除治疗。

腺瘤性息肉基底部较为扁平,直径<2cm可采用内镜粘膜下切除术治疗,而直径≥2cm,则需要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

如果腺瘤性息肉已经癌变,浸润到肠道肌层:只能通过外科手术干预。

切除息肉后,定期复查不可少

息肉切除后,还需要定期复查肠镜,为的是早期发现新的病变和局部复发的病变。

曾庆新指出,经验再丰富的内镜医生做肠镜也可能会漏诊,这不仅与医生的细心程度有关,还因为有些息肉太小,长得部位太隐秘,或者肠道准备不干净,影响医生的观察视野,那么,一次检查往往会有所遗漏,所以需要定期复查。否则5-10年后息肉可能摇身一变,发展成为肠癌。

多久复查一次肠镜?

①对于有1-2个腺瘤性息肉(直径1cm)以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建议在息肉切除术后2-3年进行初次复查。

②对于有3-10个腺瘤性息肉,任何一个腺瘤的直径≥1cm、有绒毛结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建议在息肉切除术后的3-6个月进行复查。

③单个的非腺瘤性息肉摘除后,刚开始每年需复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3年复查一次肠镜。

④多发的非腺瘤性息肉,为保险起见,还是要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肠道为什么会长肠息肉?

肠息肉的发生和生活习惯紧密相关,从现有研究结果看,长期食肉过多、低纤维素饮食者肠息肉发生率较高;长期便秘、排便不规律也会诱发肠息肉的形成。

“要减少肠内长息肉的概率,关键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增加植物纤维的摄入,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帮助大便排出。”曾庆新说。

有症状肠镜却提示未见异常?

有些人明明平时有腹痛、腹泻的症状,可做完肠镜却提示未见异常,这是怎么回事?

如有这种情况,一般来说可能是肠道功能紊乱、肠动力不足或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也可能与心理压力大、精神焦虑、紧张有关。如果上述情况都排除,就要考虑肝胆、胰腺的问题。

来源:福建卫生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首次做肠镜发现癌变息肉从息肉到肠癌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