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专家做出过这样一项研究,他们发现在我国排名前10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当中有5名均与肠道有关,肠道疾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的重要诱因。
肠息肉是肠镜检查常见的一个诊断,据报道,普通人群中肠息肉的检出率,超过三分之一。肠息肉发生后若不及时治疗,可诱发消化道梗阻等并发症,严重的还会发展成消化道肿瘤。
01肠息肉和肠癌有啥关系?
大肠是息肉的好发部位,大肠息肉是结直肠黏膜表面上隆起性的病变,超过2cm以上的腺瘤继续发展一半以上会变成癌。
结肠癌和肠息肉关系密切,因为结肠息肉多数长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的部位,而乙状结肠、直肠恰恰也是大肠癌的好发部位此部位。
息肉的出现是最早可以监测到的肠癌始发事件,95%的大肠癌都是一步步从大肠息肉转变过来的,从最初的正常的粘膜到息肉再到癌要经过一系列的基因突变事件,这个过程一般需5-10年。
虽然从息肉到癌要经历好几年,但中老年人是息肉的高发年龄段,超过50岁至少都应该做一次肠镜检查。若肠道是干净的没有息肉,恭喜您的大肠很健康,5-10年后再复查即可。
若肠道有一颗小的息肉,内镜下切除后病理结果显示为管状腺瘤,也要恭喜您很幸运,及时阻断了息肉发生癌变的可能,今后3-5年复查即可。
02肠息肉的出现与以下4大因素有关
1.饮食因素
饮食因素与肠道息肉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说高脂肪的饮食,膳食纤维的摄入不足,肠道菌群的紊乱,可以参与腺瘤性息肉的形成。
2.家族遗传
肠息肉有遗传倾向,部分患者发病可能就与此诱因有关。所以说有家族发病史的人们,要注意定期复查,预防疾病。
3.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
肠粘膜受到粪便粗渣和异物的长期刺激,或是受其它原因影响而导致直肠粘膜损伤,这样就会导致细胞出现异常增生,最后形成息肉。
4.炎症刺激
比如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直肠炎等,由于长期的炎症因子释放导致刺激肠道黏膜增生,形成赘生物,向肠腔内生长,形成肠息肉。
03肠道里长息肉,上厕所时或有4个提示,别等到中晚期才发现!
1.腹痛
因为肠道有息肉形成的时候,有可能会导致肠道梗阻。部分人在排便的过程中由于粪便的挤压,导致肠道黏膜受到损伤,在牵拉或者挤压影响下,很多人会感觉到腹部疼痛。
如果在排便过程中这种现象比较明显,有可能就是肠道息肉发出的信号。此时应该针对肠道息肉采取治疗措施,这样才能防止局部受影响产生明显的疼痛感。
2.腹泻
因为局部息肉体积增大,病情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对肠道功能造成影响。肠道功能紊乱以后消化能力的降低,会导致食物消化过程受影响,食物无法对人体正常消化,常有腹泻这种情况出现。
所以,排便时粪便不成形,无法呈现长条状需要高度重视,有可能就是肠息肉正处于发展过程中,需通过积极的治疗进行控制。
3.粪便带血
很多人觉得粪便带血可能是痔疮导致,事实上痔疮和肠息肉引发的便血不同,息肉的便血属于深红色或是低血不会呈现大片血迹。
而痔疮不会与粪便混合在一起,而是漂浮在粪便上面,所以一定要积极治疗,不要因为与普通疾病混淆,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导致病情加重诱发肠梗阻。
4.排便习惯改变
如果身体内出现了肠息肉,排便习惯也会得到很大的改变,如果息肉发展的比较快,息肉比较大,有可能会出现便秘的情况。
或者大便的时候会出现大便变细的现象,甚至有些患者还会时常便秘或者是时常腹泻。
个预防方法,远离肠息肉
1.保持良好心态
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火内陷等。
2.均衡饮食搭配
日常生活饮食中,尽量保持均衡饮食搭配,避免长期或过量进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分类食物。以上物质不易被胃肠道组织分解吸收,导致有害物质容易在肠腔内部形成淤积,从而导致肠道息肉病症发生率明显升高的情况。
3.加强锻炼
加强锻炼需要每天做有氧运动,比如慢跑和骑自行车以及爬山等,这样不但可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以及免疫力,而且还可以加快肠胃蠕动,以免消化不良。
4.养成健康的排便习惯
尽量通过饮食调节排便,找到对自己有效的促进排便的食物,如香蕉、玉米、蘑菇等,通过天然饮食促进排便,减少粪便在肠道停留时间以减少刺激。不依赖泻药,防止致泻成分长期刺激肠道黏膜。避免久坐,多运动也可促进肠道蠕动。